蜀国地处中土西南,虽为小国,却有蜀地尽出剑仙一美誉,也算闻名天下。
春风拂面,杨柳依依。
官道驿路上,几辆马车缓缓驶来。
车队约十几人左右,皆挎兵刃,最前面一人中年面貌,身材健硕,腰间挎有一把狭长翎刀,一瞧便能看出有武艺傍身。此人名为陈武,云州人士,早年也确实学过武艺,混过江湖,如今却是凭此开了一家镖局。
只见他转过身去,看着众人已经有些疲惫,大喝道:“弟兄们,前面是野鹤林,大家可以先在野鹤林歇息休整一番。”
众人听闻,欢呼一声,便加快了脚步。此番到了野鹤林,就说明离着云州城不远了,再走个十几里路就到云州城了,他们此次的目的就是将这批货物从芙蕖镇押运到云州城。
在这押送队伍末尾,还跟着一个清瘦书生,约莫束发之年,相貌说不上如何英俊,只是眉眼瞧着还算清秀,着一身素白麻衣,后负青黄书箧,踩着双墨黑布鞋,只是这一身行头都在行路中沾满了些许尘土污泥。
书生名叫莫亭,芙蕖镇人士,父亲莫深,也曾读书识字,是镇上的私塾先生,也是莫亭的蒙学老师,母亲杨氏则相夫教子,搓布织衣,莫亭身上这件素白麻衣就是母亲杨氏临行前为莫亭织的,此外还有两件衣物放在书箧中,所谓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
家中小事杨氏做主,在外大事还是莫深把关。不过这位莫先生常常被赶出家门,独坐在门口,不用问就知道是又惹了夫人不高兴,镇上常有人笑言:“原来读书人也惧内。”莫深一笑而过,只是在莫亭问起什么是惧内时,莫深脸色一黑,便罚莫亭抄背书。
莫亭跟着押镖队伍从芙蕖镇到此,一日光阴,若是轻装行路,倒也还好,只是身后还负着一箧书籍,着实有些劳累,不过还算幸运,一路行来并无差池。
所以当听到马上可以歇息的时候,就不禁用尽余力加快脚步,确实累得不行了。此前他未曾负笈远游过,此次他随队去往云州城,一方面是去云州书院求学,另一方面则受父亲所托,拜访他在云州城的旧友。
书院是读书人求知研学的地方,像蜀国共四州,一州一书院,每座书院不仅有丰富的经典古著,还有优秀的夫子讲师为书院子弟授课。书院还有自已的入学科试,若是考生能够及格,便能进入书院求学,倘若是家境贫寒者,还会酌情减免束脩,同时每年科举应试者多是书院子弟,摘得功名的也大多是书院子弟,这也是为何书院成为一方地界读书人的求学圣地。
书院之中除了有读书人还有传说中的炼气士。
何为炼气士?
这世间有一些人他们修道炼气,有道修餐霞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有儒生口含天宪,修身齐家治国;有僧侣诵经念佛,圆满三千功德;还有那天地之大任我游的洒脱剑修……他们可修得长生果,具有移山填海、摘星拿月之能,他们都被称为炼气士,或者也叫山上人,至于山下,就是世俗王朝、凡夫俗子。
读书人在书院中若是读出浩然正气,便可成为那传说中的炼气士,甚至有机会去往学宫聆听圣人教诲,受益无穷。
说回莫亭,对他来说求学才是第一事,拜访老爹旧友则是第二事,而成为炼气士?却是从未想过。
从小到大,莫亭也只有在那书上见识过所谓山上神仙移山倒海的伟力,却从未亲眼目睹过山上神仙的风采,他虽然对此心生敬畏,可还是觉得太过遥远。倒是因为看过许多江湖杂书,莫亭对于那江湖侠客行侠仗义,仗剑天涯反而格外羡慕,他也曾想有一天也学那江湖侠客,仗剑天涯。
众人快步行走,很快便至野鹤林。
野鹤林中,一行人席地而坐,倚树纳凉。
莫亭放下书箧,用袖子擦了擦头上汗渍,拿起水壶猛灌一口,想起一事,然后便来到陈武面前,作揖礼敬道:“多谢陈镖师一路关照,如今快要抵达云州城,这点心意便算作这一路的关照费用吧。”
说完莫亭便从衣中拿出一串铜钱,想要分出十几文递给陈武,作为这一路关照的报酬,这是临行前父亲特意交代过他,在外要注意为人和善,要对人以礼相待,若是受人恩惠,定要报之以桃。他跟随着这支押镖队伍一路无忧,应当聊表心意。
陈武见了,连忙起身道:“这如何使得,我不过行了一件小事罢了,举手之劳,”然后便眼疾手快地拿走莫亭手中的那串铜钱。
莫亭一愣,张口想要解释什么,然后陈武就呵呵笑道:“莫小兄弟啊,你是不知道如今天下有多乱,南边天天打仗,不少人都往北边跑,许多地方都出现流匪,不然也不会有人找我们镖局从芙蕖镇到云州城押货。你一个普通书生,要是遇到了流匪,可就麻烦了,但跟着我们,包你安全到达云州城!”说完,陈武还拍拍胸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