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桓
-陈桓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具体加入朱元璋队伍的时间不详,应是在元末起义期间加入,他跟随着朱元璋四处征战,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结局-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被封为永平侯。后来蓝玉案发,陈桓被认为是蓝玉同党,受到牵连。《明史》记载他“坐蓝玉党诛”,最终落得被诛杀的下场。这次事件是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功臣势力而发动的大规模清洗行动的一部分。
——————
张龙
-张龙在元末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具体时间没有明确记载,他是朱元璋麾下众多将领中的一员,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跟随朱元璋四处作战,为明朝的建立添砖加瓦。
结局-张龙在洪武十二年(1379年)被封凤翔侯,后改封普定侯。关于他的离世时间没有更多信息,但可以推断他应该是在明朝建立后的相对稳定时期度过余生,得以善终,这在明朝开国功臣中是比较幸运的情况。
——————
胡海
-胡海是元末参加朱元璋起义军,具体日期暂未明确。他从朱元璋创业初期就开始跟随,在朱元璋势力的扩张过程中发挥作用。
结局-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东川侯。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去世,算是相对正常地离世,在明朝开国功臣中避免了因政治斗争等原因被诛杀之类的悲惨结局。他死后,其子孙可以世袭爵位,延续家族荣耀。
——————
郑遇霖(1332年-1355年)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将领,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是明朝荥阳侯郑遇春的兄长。
早期经历
郑遇霖与其弟郑遇春都以勇力而着名,郑遇霖脾气较为暴躁,曾与乡人有矛盾,欲杀对方,郑遇春出面调停才得以解决。
军事生涯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克滁州时,郑遇霖为先锋,攻下铁佛冈、三汊河、大柳等寨。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攻打芜湖时,郑遇霖战死。
——————
郑遇春
-郑遇春和兄长郑遇霖一样,在元末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克滁州时,郑遇霖为先锋,郑遇春也参与其中,开启了为朱元璋效力的历程。
结局-郑遇春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荥阳侯。不过,他后来坐胡惟庸党死,爵位被除。在朱元璋晚年对可能威胁皇权的势力进行清洗的过程中,郑遇春受到胡惟庸案牵连,没能逃脱被诛杀的命运。
——————
华云龙
华云龙是在元末加入朱元璋军队,具体日期没有明确记载。他跟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参与众多战役,为明朝的开疆拓土等军事行动立下汗马功劳。
结局-洪武三年(1370年)封淮安侯。洪武七年(1374年),华云龙死于戍所,结束了其军事生涯。他的死应该是正常离世,没有陷入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而遭遇被诛杀之类的厄运。
——————
陆仲亨
-陆仲亨是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和朱元璋是同乡。他在朱元璋起兵初期就加入了队伍,具体时间大约是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当时他年仅十七岁,朱元璋非常欣赏他的武勇,让他跟随着自己征战四方,成为朱元璋早期的亲信将领之一。
结局-洪武三年(1370年),陆仲亨被封为吉安侯。然而,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陆仲亨被卷入胡惟庸案,被认为是胡惟庸同党,朱元璋将他诛杀,爵位也被削除。这体现了朱元璋在晚年为加强皇权、清除功臣势力而采取的严厉手段。
——————
唐胜宗(1335年-1390年)是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
唐胜宗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跟随朱元璋起兵渡江。
结局-洪武三年(1370年)冬,唐胜宗被封为延安侯。但后来他因“坐擅驰驿骑”被夺爵降为指挥。之后因在代县成功逮捕造反者,又恢复爵位。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唐胜宗因受胡惟庸党案牵连而被诛杀,爵位被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