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大明的君臣与新大明一样。
都是老朱家想搞摊丁入亩,群臣与贵族惶惶不安,疯狂跳出来反对,说一旦实行这一政策,整个天下都会乱套的。
结果看到另一个世界朱绫的反应,也个个都哑火了。
天幕持续滚动中。
画面内的朱绫徐徐道:“摊丁入亩虽说没有绝户计厉害,只是一种折中之策,但想要完全推行下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卢芳道:“改革触动上层的利益,他们岂有不跳出来狺狺狂吠的道理?这些个所谓的读书人鬼心眼最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的是办法阻扰政策的推行,若非如此,王安石和范仲淹的变法革新也不会最终失败。”
朱绫道:“是的,既得利益集团已经把到嘴的肉给吃进去了,又怎么可能轻易吐出来?因此,王朝制度改革越早越好。”
卢芳侧头思忖道:“依属下看来,以大明王朝的整体情况来看,这个最合适的人选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其次才是懿文太子和燕王朱棣两人。”
朱绫面露憎恨与伤痛之色,沉沉道:“你说得对,那个人是最适合推行摊丁入亩的,王朝更迭的本质是一个权力与财富全面洗牌的过程,旧贵族灭亡,新贵族刚刚成形,还没来得及渗透影响力,加之打天下靠武将,治理江山看文臣,开国之君身边有一帮陪着他打天下的老弟兄,权力最大,力量最强,正是敌弱我强,推行政策改革的大好时机。”
她停了停,幽幽道:“若是前头的太祖、太宗不动手,等到天下承平,文官势力抬头,影响力越来越大,武将集团衰退,老一辈敢打敢杀、敢做敢拼的都死绝了,后来的继承者想要推行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当真比登天还难。”
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权力大,能力强,威望高,本人又性格暴烈,嫉恶如仇,痛恨贪官,杀伐决断,重拳出击,才是搞改革的最佳人选。
其次,才是永乐帝朱棣。
卢芳连连点头:“有些问题,再怎么难也要在这一代解决,切不可留给儿孙。只可惜,这样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啊!”
原大明。
洪武朝。
“懂,咱懂了!”
朱元璋听到两人对话到这里,就算再没有脑子,也知道改革必须从他开始最好。
若是他这一代不管,烫手山芋丢给朱棣,以朱棣的能力应付固然能应付,却要面临比他更大的阻力。
毕竟士绅与文管集团利益高度绑定,王朝安定,武将没有发挥的空间,文官势力将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难对付。
朱元璋如此重视亲情的一个人,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干了,怎么舍得将这么大的烂摊子留给儿孙?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一众官员,尤其是背后存在众多利益关联的文官们,只觉得不寒而栗。
望着满脸杀气腾腾的朱元璋,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胡惟庸案杀得血流成河的场景。
无尽的恐惧,如排山倒海般席卷而来。
此刻,没人敢说一句反对改革的话。
这种关乎到江山传承、后辈儿孙根本利益的大事,谁敢开口,谁就得尝尝九族消消乐大招。
永乐朝。
朱棣长叹一声:“时也命也,父皇一辈子反贪,却没发现自已打击的只是冰山一角。看样子,这个坏人还是得朕来当。”
皇太孙朱瞻基道:“皇爷爷,改革阻力重重,牵连甚广,稍有不慎,必将动摇国之根本,须得三思而后行……”
朱棣摆手打断他:“不能再犹豫了,这件事要是朕不做,后面的皇帝想推行,只会难上加难。再者,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就连朕想要远征一次,也筹不出钱粮来,若是摊丁入亩之策能全面实行,大笔收税入账,到那时,朕就可以痛痛快快亲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