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情势急转直下。
冀州军不仅未能尾随大同军攻击,反而陷入被动被追击的局面,这使所有的布置仿佛都是为敌方而设。
不到三个时辰之后,袁谭在几近失去全部部属的情况下,只带不到一百人从那个狭小通道逃出生天,这一幕无疑令人倍感痛心和遗憾。
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袁谭内心满是痛苦。
他快马加鞭,急于逃离此地。
如今他的心中只想着尽快离开险境,回归父亲温暖的怀抱。
在遭遇挫折之后,儿子渴望得到父亲的慰藉,重新振作,追寻更多的荣耀。
这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在故事画本中或许会有读者喜欢。
但在现实中,半个时辰后的一切已化为泡影——袁谭身边剩余的士卒集体哗变,将他擒住并带回战场。
此时的大同军还在井然有序地清扫战场。
袁谭带领的十二万冀州军队,除了约一万士兵成功逃散、万人战亡之外,其余全部归降或被俘。
实际上,这些被俘者更像是自愿投降,因为他们亲身体会到了大同军猛烈的攻击力和无懈可击的防守力。
一名冀州士兵沮丧地说:“老李见过不少战争,但从没见过战斗力如此强大的军队。”
旁边的同伴盯着不远处清理战场的大同军队,眼中有惧怕也有一丝庆幸:“真是太可怕了,真不想与这样的人对抗。”
“对啊,荆州牧张易简直如同神明下凡,能在这样的领主旗下服役,也还不错吧。”
冀州军们渐渐接受了现实,并且开始彼此分享着类似的想法:跟随强者才能在战场上存活,之前效力袁绍是因为他强大,而现在投奔张易同样因为其威势无可匹敌。
这些士兵们的忠诚显然并非坚定不移,而是更倾向于选择更有利的一方。
在攻城胜利之后,那些将军们往往允许士兵进行劫掠和肆意妄为。
不过,他们最终会将搜刮来的一切财物上交,而作为普通士兵的这些人,所剩下的也只有最卑微、最不堪的东西:丑陋的女人,大部分还残疾甚至有全身瘫痪的老妇人。
原因很简单——但凡有些姿色的女子都会明白,一旦屠城开始,她们难逃被侮辱的命运,并且最后可能会面临悲惨的结局,所以许多人会在城破之前选择自尽以保清白。
归根结底,军阀之间的战争对高高在上的将领有利,能够使他们的领地扩张并获得更多劳动力。
但对于这些辛苦卖命的士兵而言,无论战争如何激烈或胜利,他们依然是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始终难以改变这可能随时下地狱般的处境。
大同军打扫了战场后,伤者不分轻重地被放置一边;十几万放下武器的冀州兵被驱赶到空旷之地。
张易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俯瞰着眼前的俘虏们,他的背后,是三万名肃静无言的大同军,形成一种让人敬畏的强大气场。
喜欢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