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1964年2月23日
台湾
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阿秀也就是陈黛芳几乎是一夜爆红。从大年初一开始上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一周之内风靡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接连创下单日票房和港产片票房的新纪录,总票房也节节攀升,大有赶超香港有史以来第一部票房破百万港币大关的影片《金鹰》之势。一时间,街头巷尾,人人争睹陈黛芳,个个排队看梁祝,仿佛一股强烈的飓风席卷香港电影圈。阿秀扮演的那个清纯、美丽而又略带忧郁气质的祝英台,迅速成为全民偶像,她的生活照和剧照充斥在各大报纸和杂志的封面。
沙老板高兴地合不拢嘴,他果断决定亲自拓展台湾市场,携主要演员在影片上映一周后到台湾举行影迷见面会。
巧的是,田之雄同一时间奉召回台,军事法庭开庭不公开审理赵安国案,田之雄接到指令,回台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由于证据确凿,庭审也就是走个过场,一天就完事了,田之雄和莫之英都作为证人出了庭。由于田之雄抓获赵安国,使情报局避免了丑闻外泄,经叶翔之批准,破例给田之雄晋升中校,以示嘉奖。
莫之英洗清了嫌疑,被重新安排到第三处工作。这次再见面,田之雄明显感觉他的好兄弟像变了个人,沉默寡言了许多,不像过去说起话来神采飞扬。他本想把正在台北的阿秀约过来介绍给莫之英认识,可看到阿秀蒸蒸日上的星途,以及二人不可预知的未来,他终于没有开口。两人在沉默压抑的气氛中吃了顿饭,就淡淡地分了手。
阿秀在台湾同样成为炙手可热的大红人,高官的接见、富商的宴会、记者的采访、影迷的见面会等等把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所到之处人们蜂拥追随争相一睹她的风采。她知道阿雄哥也来台北出差,欢喜不已,说下午有个新闻发布会,完了就没事了,要田之雄来酒店找她。
田之雄到了酒店,记者会仍在进行。他径直走过去,一个警察和两个酒店保安拦住了他:“先生,有请柬吗?”田之雄掏出情报局的证件,那个警察后脚跟一磕,敬了个礼:“长官,请!”田之雄轻手轻脚走进大厅,轻轻掩上门时,听到门口警察的嘀咕声:“情报局的人真是什么都管。”
记者会已经进行到尾声,“行政院”新闻局长正在发言:“……《梁祝》风靡海内外,是华人之光。去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金就是金门,马代表马祖,充分体现出我们在文化上的雄心壮志,我们有志于把它打造成华语电影的最高奖项。遗憾的是,因为特殊原因,今年金马奖停办,我们欢迎《梁祝》以及在座的编剧、导演、明星明年来参加金马奖的评选。我的话讲完了,下面开始记者提问。”
一时间,几乎所有记者的手都高高举起,争抢着提问。果然,绝大部分问题都是提给陈黛芳的。田之雄往前挤了挤,望着聚光灯下端坐台上浓妆艳抹的阿秀,有些无奈地想到,从前那个清纯的小妹妹去哪儿了?
阿秀像是突然发现了站在后排的田之雄,正在发言的她一下变得有些紧张而口吃起来。田之雄默默地转身离开了会场。
约摸过了20多分钟,阿秀从会场上出来,一眼看见了在大堂咖啡厅坐着喝茶的田之雄,身后一个胖胖的姑娘帮她阻拦着跟在身后的记者。阿秀快步走过来,欣喜而又略带歉意地说:“阿雄哥,真好,能在这儿遇见你。刚才让你久等了,你下午没事吧?咱们出去玩吧。”
田之雄端着茶杯,看着画着浓妆的阿秀,摇摇头:“阿秀,你现在还能上街吗?恐怕身后要跟着上百人围观呢。”。
阿秀嘟着嘴无奈地说:“我也不想这样啊,阿雄哥。这是新闻局指派的陪同。”她指了指身边陪着的胖姑娘。
胖姑娘看着两人有些尴尬的样子,主动出面解围:“黛芳姐,你要想出去玩,我知道一个地方,景色又美人又少。”
“去哪儿?”
“我带你们去看最美的日落吧。”
“在哪儿?晚上还要出席新闻局长举办的宴会呢?”
“不远,在我家乡,开车去不用一个小时,淡水的渔人码头,那里的落日可美了,又没人打扰我们。我们只要在晚上七点前赶回来就行。”
阿秀眼睛一亮,期待地看着田之雄。
田之雄放下茶杯:“好啊。”
阿秀高兴地站起身:“我上楼去卸妆、拿摄影机,顺便跟沙老板打个招呼。”
淡水的渔人码头在台北县的淡水区,淡水河出海口,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港,却有号称台湾最美的日落景色—“淡江夕照”。
汽车在淡水老街的街口停下,街景很像旧时广州的某条小巷,两边都是两三层的骑楼,底层开着些小餐馆和水果店,白色的墙皮上布满水渍和霉斑,显露出斑驳的年代感,街上行人寥寥无几。
“喏,沿着这条街一直往前走,就能到渔港了,那里的日落景色最漂亮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家就住在这条街的那一头,淡江中学在那边,以前我每天都背着书包走那条路。”
“黛芬姐,我带你们吃‘阿给’吧,这可是淡水最最有名的小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