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没起身送,儿子送完回来,和她抱头痛哭。现在想想,对她和儿子来说,那时景佑就已经是客了,她们没有在客人面前哭的习惯,这是他们自己的事罢了。
而这时,文帝是想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痛失爱妃,就好像是急于证明,他最爱的那个女人就是这位,其它人都是摆设。爱和痛,有时,用不着跟无关的人表现的。
“什么是真的喜欢?”这个景佑还真不懂,他再聪明却还是真正的小孩,他理解不了。
“反正我喜欢你,就不会告诉所有人,我喜欢你。我也不会告诉所有人,我要给你做点心,我给你做荷包。这是我自己的事,为什么要告诉别人?你知,我知就好了。”刘榕还真解释不了,只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着,顺便指指眉姑姑,“你看眉姑姑疼我,把我当心肝一样,但是她会告诉别人吗?说我是她的小心肝?”
“慈宁宫都知道,你是她的小心肝。”景佑凉凉的说道。
“就是啊,所有人都知道,你是我的好朋友啊?你又没跟人说,我也不说,可是大家就知道,因为这根本就不用说啊。”刘榕点头。
眉姑姑和小钱子一块无语了,这两个说的是一件事吗?不过,好像也是一回事,不过呢,为什么听着这么费劲呢?他们一块看着小景佑,他听明白了吗?
其实不能不说,刘榕上一世虽不怎么得宠,但是,她好歹也是跟景佑了一辈子。她和景佑的脑回路就算不一样,但却是真的能接得上线的。景佑果然听明白了!
他喜欢刘榕,但他却不会到处嚷嚷,他只会看到什么适合刘榕的,会想着给她。而他会管着刘榕读书写字,就算他也不算喜欢她读书写字,可是不管怎么样,他会觉得这是对的事,于是就要严格的要求。但这个,他连刘榕都不会说,觉得这个没什么可说的,但像父皇这样,就算给蓉妃一件首饰,都要闹腾得满宫上下都知道,感觉上,就跟特意做给人看一样。越这是这样,其实越代表了一种心虚吧?而此时,应该是一种心虚加内疚,于是非要做得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真的爱。
“所以你以后对我好,不用送我东西,认真的听我说话就好了。”刘榕赶紧对景佑说道。
“我一直在听你说话。”景佑给了她一个白眼,就好像自己有多不听她说话一样。
“你现在都不耐烦听我说话啊,你以后再给我白眼,我就不给点心你吃了。你知不知道,你用白眼看人,很伤人?”谁怕谁啊,对着他吼道。
“刘……”小钱子快哭了,他又不知道怎么跟这位说,可是,他作为一个忠仆,他怎么能让自己的小主子被人吼成包子呢?这是主子啊!
“哦,宁公公,你叫我榕儿就可以了。”刘榕对真的小钱子还挺客气,这是要当大总管的,还是客气点吧。
“不客气、不客气,叫您刘姑娘好了,您别气,小……钱子性子就是这样,您千万别急。”小钱子觉得自己嘴巴苦得跟黄莲一样了,自己这日子快过不下去了,早知道,自己就该离得远远的。
这样,他也就不用看着主子受气,而挺身而出了。因为他很清楚,就算此时他挺身而出了,主子也不会谢谢他。可是不挺身而出,跟他的人生观又不搭,所以此时,最最痛苦的,莫过于他了。
果然,景佑看到刘榕对小钱子很客气,又不乐意了,用眼白瞅着小钱子,小钱子想死了。
ps:今天真的不是没定时,也不是忘记了,只是昨天锁小黑屋四千字,然后实在太累了,写了一千字,就睡了。然后下班回家,一打开电脑,小黑屋还锁着呢,不把剩下的写完,他不让我出来啊!泪流满面中。
第四十五章聪明傻子
第一更
太后还是没能拗过惟一的儿子,或者说,太后坚持住了,但是,却拦不住由皇帝亲自下的圣旨,追封蓉妃为孝端蓉皇后,随葬皇陵。
而能生出坏脾气皇帝的太后,其实说实话,脾气真不算好。于是太后公开说,孝、端、蓉,三个字,没一个名副其实。
那是在公开的皇家活动上,因为快过年了,于是太后这儿,坐满了宗室与大臣家的夫人、老夫人。也不知道怎么就提到这事上了,于是,太后这话一出,也等于满朝皆知了。
孝不用说了,蓉妃深得皇太后的厌恶,于是也就跟孝顺无关了;端,说得是品行,这位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名声,就算是一般人家,一个小妾,挑着家主与老太太母子失和,这是她该做的事吗?蓉是代表好运代表幸运,美丽而美好的。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代表大之不吉。但当初文帝给那位这个字的封号,意思是,他何等的幸运,能够得到他。也代表了,她的美丽与美好。
所以此时,太后说这话,就是一个意思,这位,不孝、不端、不美,还不幸运的媳妇,她是不会承认的,所以你们也别在我面前说什么“‘孝、端、蓉皇后’,哀家不认识。”
刘榕现在一边在上学,一边在慈宁宫里当差,太后没事拿她逗个闷子,当个玩艺儿。所以这次的大会,她有幸见着了,结果太后一说完,下面的夫人们表情各异,现场寂静得,连一些人的呼吸都显得各有不同起来。
一些夫人呆若木鸡,这些是中立派家的夫人,根本不想参与到太后与皇上之间的母子之争,可是没想到太后会在这样的场合,公开发难,于是傻眼,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一些夫人低头拼命的克制着自己的笑意,这是跟刘榕一样,来看戏的。这些夫人看服饰上看,大多都是宗室贵戚。她们从内心深处,是瞧不上蓉妃的。在蓉妃这事上,宗室是站在太后这边的,所以当然这会才能笑得出来;还有一些,就是尴尬与不平了。这是当初,现在也捧着蓉妃臭脚的,他们靠着蓉妃与文帝搭上线,然后支持着文帝政策的,由此在文帝面前露了脸,一下子谋了高位家的夫人们。
这回文帝追封蓉妃,用的是帝印,而非按着正常程序,由太后发懿旨,然后礼部制金册、礼服之类的。基本上,算是不太合法的。
然而又是这些人的丈夫、儿子再一次支持了。以这是皇上之家事为理由,而强行敷衍过去了。
其它大臣们没特别强烈的反对,主要是觉得人都死了,蓉妃家里也没什么人,何苦与皇上做对的心理,但不代表他们的心理是认同的。他们私下也鄙视这些人,史上第一个这么干的是唐高宗李治,而被封的是武则天,你们生怕别人不知道你们捧的是妖妃、昏君吗?所以这些人虽说抱了团,但是他们是被深深孤立着的,别人生怕跟他们扯上关系,实在没面子。
于是,此时太后发难,下面才会有这么多的表情,汇聚一堂,面上大家打着招呼,可是私下里,本就是各有各的打算,结果被太后这么一说,各自的阵营也就显现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