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躲在这里有什么好顽的,可别瞒我们。”
宝玉原就不打算瞒她们。
好在两册书都看完了。
当下将书取出来,笑着将此事说了。
“我倒是要瞧瞧,果真有你说的这么好不成?”
黛玉俏脸上露出好奇之色。
她也是爱看话本的。
主要是,话本中也有不少精巧的句子。
比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话本或是戏本,其中的一些诗文都属上品。
要知道,类似的话本和剧本都是当时顶级的文人墨客写的才会流传开来。
小文人的玩意,只能自娱自乐,想被大规模雕刻印刷出售,最少也得汤显祖,叶宪祖,王续古,傅一臣,李渔那种档次才行。
而这些人,原本也是顶级的文人,精通诗,赋,词等各种文体,然后写戏剧或话本,这才能大规模流传。
黛玉心中,对宝玉的品味不是很信任。
主要是宝玉推荐的话本戏曲,十折有九折都普通。
“开篇不错,有点韵味……”
“嗯,转折也不错,倒是个会说故事的。”
“遣词造句看着粗陋,读起来其实颇有文气,才气是有的,家学也是有的,故意为之写成这样。”
“看署名和地址,竟是贾家的子弟?这是谁,宝玉你可有什么想法?”
黛玉不愧是钟灵毓秀,眼光远超宝玉。
也算是一语中的。
黛玉也是一看便看了进去,说了几句后就继续看书。
宝玉这时才注意到署名,也是困惑道:“住后街的疏宗族人怕有过百,这一时半会的可想不起来是哪个。”
“管他呢。”宝玉笑道:“咱们就先看书,要是以后写的好了,叫进来瞧瞧也不是什么要紧的大事。”
他是贵公子口角。
在宝玉心中,贾家的疏宗族人巴不得见自已,只要透个口风,还怕这“贾二”不来拜访自已不成?
黛玉沉浸在书中世界,一时竟抬不起头。
只急的探春在一旁团团转。
她在一边看了几百字,也是被吸引住了。
“一会我叫茗烟去那个张记书局买几册便是。”
这会子倒是把宝玉给看笑了。
虽没三四册,但把一二册多买几本来便是了。
……
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