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来的商人到京城就会派人过来或是自已过来,带来外地的物价消息和各种消息。
这也是报社在大周京城的独有条件。
换了任何一个大城市都不可能持续不断有全国各地的消息汇总。
若是在西安府,虽然也是西北重镇的大城市,在这个时代想在西北地方见到一个福建人或两广人,基本上难于登天。
不是特殊人群根本不会出远门,更不要说从海南到西安。
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只有京城,官员,举子,名士,僧道……
全国各地的人都会定期前来,京城内有过百家会馆,以省,各府,州,乃至县为单位,招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家乡人。
这是时代特有的特色。
甚至延续到后世,在后世的京城,也是有全国各地的招待所,这和红楼世界的会馆感觉是异曲同工。
史玉瓒和袁枚穿过熙熙攘攘的热闹人群,已经有个伙计盯上了他们,从大堂另一侧迎了过来。
“这位先生,请问有何贵干?”
史玉瓒的目光已经转向院落内的东西两侧厢房。
两侧厢房都是摆满了桌椅,一个个编辑正在忙碌着。
有的在奋笔书写。
有的在校阅写好的内容。
也有的已经拿着清样交付伙计,交给伙计拿去排版。
日报是半夜就印,五更时就有不少脚夫出身的送报人过来领报纸,一天几万份,光是送报人就有好几百人之多。
这些情形史玉瓒早就听说过,但听说和亲眼所见还是大有不同。
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感袭上心头。
不光是史玉瓒,向来因为智商超群而极为自负的袁枚也是变得表情呆滞。
神童一般是很有傲气的,特别是小时候,性格跳脱没大没小的时候……
要不是史玉瓒自已都呆了,他一定会好好嘲笑一下向来眼高于顶的袁子才。
“先生?”
“哦,哦,我是来应聘编辑的。”
伙计再次提醒时,史玉瓒才清醒过来。
对面的伙计微微一笑,颇为和气的道:“敢问先生高姓大名,籍贯何处,可有功名?可有什么独到之处?请先生恕罪,来应聘者甚众,我们东主吩咐下来,要做一些基本的了解再进行下一步,所以要劳烦先生写封自荐。”
“当然,理所应当。”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了书局报社的规模和忙碌的情形,还有大量的闲杂人员在附近窥探,史玉瓒肯定会因为这些规定掉头就走……
好歹自已也算是浙省的一方名士!
但亲眼看到之后,他就完全理解了。
当下由伙计引路找到一张空桌,上面有一个黑色的瓶子和几支硬笔。
“先生用硬笔蘸一点墨水,不需要太多,防止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