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板有眼。
但不光是用光了家底,还欠了七十两的巨额外债。
卜氏不担心是不可能的。
现在她人在外头,估计也是心悬的老高。
“哎,我这就去。”
小竹答应着,纤细苗身的身形灵巧的一转,已经向着堂屋方向跑过去。
“奶奶,奶奶,二爷把书印出来了。”
“是么?拿来我看看!”
堂屋那边,传来了卜氏惊喜的声响。
贾芸微微一笑。
他重新放上纸和覆板,再次重复了刚刚的程序。
这一次印出来的字稍微要淡了一些,但并不影响阅读。
事实上涮上去的墨,最少要印三到四次。
然后才重新上墨。
哪怕最后一页的字体会明显淡一些。
成本,一切都是为了成本。
一个上午时间,贾芸把第一页到第十页各印了五百页。
每天可以印出一千五百页十册,这还不是极限。
熟练之后,一台机器,两到三个人,一天出几十册不难。
按现在的速度。
五天时间可以装订出五十册。
贾芸印,卜氏和小竹负责装帧。
其实就是用凿子凿出孔洞,然后用粗线穿洞绑牢。
这是最简单的线装。
还有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毛装,金镶玉装等多种形式。
贾芸可没这本钱搞复杂昂贵的装帧,简单牢固就好。
封皮就是用版画的形式。
用大小和书面一样的铜版,雕出图案和书名,然后涮墨印刷就行。
除了雕刻要下一些功夫外,印刷流程和书页一样。
这就是十七世纪欧洲出现的铜版画技术。
了解过就没有多神秘。
就是欧洲那边文艺复兴后需要大量的书籍和版画,然后他们的专利制度保护了技术,拥有大量的小手工业从业者,还有行会保护,有手工业基础,加上市场需要促使了技术进步。
很简单。
就如眼前的印刷机,肯定要比雕版容易的多。
包括合金字的制造,技术并不复杂,成本也低。
商人要利润,太复杂的印刷术肯定推广不出来。
包括蒸汽机的出现。
如果不是矿山需要,就算有理论出现也不会很快有蒸汽机原型机的出现。
但有实际需要,蒸汽机不停的有人试铸,因为有专利保护,造出来就是意味着金山银山,利之所向,无数人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