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帮大量亡命徒,普通帮众几乎都是天天打架斗殴,普通人远远不及。
其帮中精锐,更是有不少手头有人命,惯常刀头舔血的凶徒。
这些年,与金沙帮起了争执,突然暴毙的人不知有多少。
就算官员,当时无事,隔几年之后赴外任,突然全家死绝的例子也非一例。
人人都知道是金沙帮所为,但这个帮派在京城根深蒂固,有不少官员权贵在后庇护,居然多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被其平安度过。
凭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和奇形怪状的兵器,就能对付穷凶极恶的大帮派?
属实是异想天开。
贾芸却不管不顾。
每日对这些伙计训练不停。
现在的阵列,已经令他颇为满意了。
至于各人手中的兵器其实就是长铍。
铍,春秋战国时常见。
类似矛头枪尖,但比矛头枪尖要长的多,也要宽的多。
眼前的长铍就是贾芸特别打造,有一米多长的铍锋,两边开刃,开有血槽,锋锐无比。
秦汉之后,长铍少见,一是矛,戈,枪等长兵器较为便宜。
将领所用,则多用更昂贵和更犀利的马槊。
到宋时,连将领都多用长枪铁矛。
弃用长铍,主要还是青铜和铁承担不了长刃,容易断折。
冶炼技术不过关。
到唐时,冶炼技术到顶峰,才出现了唐横刀,陌刀等长刃兵器。
贾芸的长铍,全部用精钢打造。
红楼世界,钢产量虽不多,但买到好钢并不难。
贾芸令人用精钢打造铍头,一米多长的铍头配一米多长的枪身,整支长铍长二米二左右。
这个长度,远不及三米,乃至四米,五米的长枪。
原本贾芸练的就是长铍兵,而不是长枪手。
可刺,可防,可攻,可守。
这才是精锐!
不像长枪阵,被人近身就是被破之时。
只可攻,不可防。
而且披甲率不高的话,长枪兵极其畏惧弓箭。
这也是明末时,明军大量炮灰就是长枪手,被后金八旗箭雨输出后,军阵很容易崩溃的原因。
训练不精,粮饷不足,披甲率极低的长枪阵,就是白送。
二百人持长铍而立,锋芒毕露,自有一股惊人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