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多出身淮西,受彭莹玉教化,其余不是郭子兴部属,就是小明王余党、天完和汉的降将,皆为明教徒。"大明"国号有三重含义:一是表明新政权继承小明王系统,团结明教徒共享富贵;二是昭示"明王"在此,不必另起炉灶;三是让民众安心享受明王治下的太平。
儒生虽与明教无渊源,甚至曾劝朱元璋背教另立新朝,却从儒家经典中解读"明"字。"明"为光明,分则日月,古有祀"大明"朝日夕月之礼,为历代皇家所重。且新朝起于南方,以阴阳五行论:南方属火为阳,神为祝融,色赤;北方属水为阴,神为玄冥,色黑。元朝建都北平,起自蒙古大漠,故以火制水、以明克暗,恰合天道。更妙的是,历史上有大明宫、大明殿之称,"朱明"一词还将国姓国号巧妙相连。如此,明教教义与儒家经说交相呼应,使这一国号得到两派共识。
而俞氏三兄弟中,大兄俞通海曾在鄱阳湖大战救驾,却于平江之役中流矢身亡,如今只剩俞通源、俞通渊二人。
至此早朝落幕。御史、鸿胪寺官员先后出班,上奏官员失仪情况。鸿胪寺唱奏事毕,鸣鞭驾兴,圣驾退后,百官方才退朝理事。
这种每日举行的早朝实为朝廷例会,皇帝当场决断政务,与臣子直接对话。此制不仅提高处事效率,更让朝臣熟悉朝政,加速成长。
除早朝外,明朝另设三类特殊朝会:
大朝会于正月初一、冬至及皇帝寿诞举行,是朝廷最隆重的礼仪性集会。届时文武百官、皇室宗亲、外国使节齐聚奉天殿,不议政务,专以朝贺为主。此会彰显皇权正统,展示国家气象,接受藩属朝贺,显示明朝宗主地位,规模之大堪比今日国庆大典。
朔望朝会则于每月初一、十五举行。百官身着公服,在奉天殿行礼朝参,以示对皇帝与朝廷的忠诚。此会规模较小,仪式简约,可比今日升旗典礼。
此外还设晚朝,专为处理紧急政务,可随时召开。
散朝后,朱元璋与马皇后在膳堂用早膳。"近来身子可好些了?"朱元璋为马皇后斟了碗粥,关切地问道,"这咳嗽一直不见好。"
马皇后刚要说话,又是一阵轻咳。她掩口咳了几声才道:"不妨事,太医已经开了方子,吃些药多休养便好。"
"太医院这群庸医会看什么病,"朱元璋不以为然,"还是让沐风来看看,咱只信得过他的医术。"
马皇后见朱元璋如此关心,心中一暖:"好,吃完早膳就去请沐神医瞧瞧。"
朱元璋见马皇后答应,这才稍稍放心。想起前些日子蓝斌所说的农商并举之策,以及昨日所说的马铃薯和鸟粪岛之事,他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妹子,雄英可曾与你说过蓝斌讲的农商两条腿走路的道理?"
"未曾。蓝斌说了什么?"
"也是,雄英这些日子忙着准备太孙大典,想是顾不上与你这个皇奶奶唠叨了。"朱元璋笑道。
提起朱雄英,马皇后嘴角不禁扬起笑意。她最是疼爱这个聪慧的大孙:"重八,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越发好奇了。"
朱元璋故意逗她:"想知道?那今晚得继续给我按按肩膀。妹子你那手法当真舒坦。"
"重八,"马皇后嗔道,"你再不说,我去问雄英。你今晚就别来寻我了。"
朱元璋连忙服软:"好好好,我这就说。蓝斌告诉雄英,农业固然重要,无粮则民乱。但商业也不可轻视。若是商业发达了,失地的百姓还可以去工坊做工赚银子。有了银子,自然不愁温饱。"
马皇后陷入沉思:"可银子不能当饭吃。若是无粮可买,再多银子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