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母亲的应允,蓝斌躬身告退,快步回到自已的院子。
"来人,准备笔墨纸砚。"他急急吩咐道。虽然前世只是个程序员,但工科出身的他对制图还算有些心得。只要能把基本构思表达清楚,具体细节可以和匠人们商讨。
在书案前坐定,蓝斌闭目凝神,将脑海中的设计一点点梳理清楚。良久,他睁开眼睛,提笔蘸墨,开始在纸上勾勒图样。
"弓身的整体结构要先画出来。。。。。。"他一边画一边低声自语,"这里是柘木内层,外面要裹一层薄薄的精钢片。。。。。。"虽然笔法生涩,线条也不够流畅,但基本构造倒是画得颇为清晰。
接着是局部细节图。准星框的结构、龙鳞状的导向纹、特殊的刻度线,一一被他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出来。每处细节旁边,他都仔细标注了用途和要求。
"箭矢也得画出来。"他又取了张白纸,开始描绘箭矢的结构。三片错角排列的箭羽、特制的圆头箭簇,虽然画得不够精细,但关键之处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刚讲设计图画完,门外传来脚步声。"少爷,匠人都请来了。"是郑福的声音。
蓝斌抬头看了看天色,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时分。他将设计图整理好,往案上略一铺展:"请他们进来吧。"
"少爷,这位是城南弓箭坊的杨师傅,做弓二十余年了。这位是木工李师傅,宫里的几座大殿上的雕花都出自他手。这位是铁匠铺的周师傅,打造箭簇最是在行。"郑福一一介绍道。
蓝斌端坐在书房的案前,请三位匠人入座。几盏油灯的光芒映照着书房里的一张张图纸,那是他整个下午的心血。"三位师傅远道而来,有劳了。今日请诸位来,是想请教一个难题。"
"少爷但说无妨。"杨师傅捋着胡须笑道。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个顽劣的勋贵子弟,能有什么难题?
蓝斌却不慌不忙地取出一张图纸,铺在案上。"我想打造一把特别的弓箭,送给皇长孙殿下做生辰礼。诸位请看。"
三位匠人凑近细看,只见图纸上不仅有弓身的整体结构,还有许多细节的局部放大图。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精巧的刻度纹路和龙鳞状的导向纹。每一处细节都标注得极为清晰,就连用料都写得明明白白。
"这。。。。。。"杨师傅瞪大了眼睛,捋胡子的手都停在了半空,"少爷这设计当真别致。老朽做弓这些年,还从未见过如此巧思。"
"您觉得可行吗?"蓝斌问道。
杨师傅仔细端详着图纸上的复合结构说明:"用柘木做内层,外覆薄薄的精钢片,这个想法很是精妙。柘木本就韧性极佳,再加上钢片保护,确实能让弓既轻便又耐用。不过。。。。。。"他皱了皱眉,"要找年份够老的柘木怕是不易。"
"这个不用担心,"蓝斌微微一笑,"我府上库房里正好有几根老柘木,是父亲多年前从江南带回来的。那木料至少有二十年火候了。"
"那就再好不过了!"杨师傅眼前一亮,"老柘木的韧性最佳,配上薄薄的精钢片,弓身既不会太重,又能保持足够的力道。"
木工李师傅也连连点头:"这些导向纹路和刻度,虽然精细,但以老朽的手艺,雕刻起来并非难事。只是。。。。。。"他指着图纸上的一处,"这个准星框的设计,倒是闻所未闻。"
"这是为了帮助初学者掌握射箭要领。"蓝斌解释道,一边在纸上画着示意图,"你看,准星框内有道十字基准线,用来确定左右方向。而弓臂上的这些刻度线,是根据箭矢的飞行轨迹特别设计的。比如二十步的目标,就用这道刻度线与靶底平齐,这样箭才能正好命中靶心。"
他取出一支炭笔,在图纸上补充着细节:"框内的十字线要清晰醒目,刻度线之间的间距要适中,太密集反而不易分辨。每道刻度线都要标注清楚对应的距离。若是在室外遇到风时,射箭手只需根据风向和风力大小,适当调整瞄准的偏移即可。"
"妙啊!"周师傅也忍不住赞叹,"少爷这般年纪,竟有如此见识。这箭头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圆头重心后移,确实更适合练习用。"
"不止如此,"蓝斌又取出一张专门画箭矢结构的图纸,"您看这个箭羽的排列。"
三位匠人凑近一看,只见图上的箭羽并非寻常的直直排列,而是呈一种特殊的角度错开着。
"这是。。。。。。"周师傅有些不解。
蓝斌解释道:"传统的箭羽都是直排,我想试试让三片箭羽错开特定的角度。这样箭在飞行时会像陀螺一般转动,更加稳定。"
"少爷说得对!"杨师傅一拍大腿,"箭矢若能稳定转动,确实能飞得更远更准。只是这个角度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否则反而会影响箭矢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