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太子妃吕氏猝然暴毙,消息如沉雷般在宫廷中炸开。宫城之内,仿若被一层阴翳的丧幕所笼罩。
吕氏的尸身停放于她生前的寝宫之中,那宫殿此刻已化作一座素白的之灵堂。四周垂落着如雪的帷幕,中央的棺椁散发着幽冷的气息。
这棺椁乃是用上等的金丝楠木制成,纹路细腻,光泽幽沉。棺内,铺满了柔软的锦缎,吕氏生前最爱的那支羊脂玉簪静静置于她的发间,还有那象征其尊贵身份的金册,也一同陪衬着她的往生之路。
刹那间,报丧的声响回荡在宫墙之间。太监与宫女们匆忙换上素色的衣裳,哀恸的哭声此起彼伏。专使飞奔至乾清宫,向朱元璋与马皇后禀报这一噩讯。
朱元璋听闻,面色冷峻,眼中却闪过一丝满意,标儿这次做得还是一如既往地那么好,作为儿子,没让咱失望,作为父亲,也没有辜负雄英的一片孝心。
朱元璋心里虽然对吕氏恨之入骨,但却不能剥夺她的太子妃封号,因为要给皇室留颜面。这就是政治生物的处事之道,一切都要为了皇权服务。
既然吕氏还是太子妃,那当然要按照太子妃的规格来举办葬礼。做戏做全套,就算再不愿,他也只能与马皇后即刻起驾,前往太子妃的灵堂。
二人步入灵堂后,朱元璋立即命礼部官员准备太子妃的葬礼。不多时,其他皇室宗亲也纷纷赶来,众人皆身着素服,依次在棺前致哀。
就在朱元璋降旨礼部筹备葬礼的同时,朱标也向东宫发出一道密旨,清理东宫,所有与吕氏有关的下人都要清理掉,方法很简单,让他们给吕氏殉葬。
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这些人与吕氏牵扯太深,难保日后不会生事,不如趁此机会一了百了。而执行这道密旨的人选,正是东宫大太监陈安。
随着众多宫女太监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东宫的气氛变得愈发森然。那些与吕氏无关的下人虽然幸免于难,但也不由得战战兢兢。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在这深宫之中,趋炎附势是件多么危险的事情。自此,他们再也不敢提起吕氏的名字,行事也越发谨小慎微。
诏狱中,小红和春桃度过了几个惶恐不安的日夜。她们深知自已所犯的事一旦东窗事发,必是死无葬身之地。但这种等待死亡来临的煎熬,比死亡本身更令人难熬。她们既担心死前会受折磨,又害怕会连累家人。
当陈安来到诏狱准备带走她们时,两人连忙跪地祈求,希望至少能死个明白。陈安看着这两个年轻的生命,动了恻隐之心:"杂家带你们去给太子妃殉葬。你们本该是罪该万死之人,但太子殿下仁厚,为了给年幼的皇长孙殿下积德,才给你们这个体面的归宿。"
听闻此言,两人竟露出解脱的笑容,叩首谢恩:"奴婢本是罪该万死之人,能有这样体面的死法,多谢太子殿下和皇长孙殿下的隆恩。奴婢只愿来世做个寻常百姓,不要再陷入这重重宫闱。"陈安听罢轻叹一声,这两个被太子妃裹挟其中的可怜人,能有这样一个体面的结局,反倒是最好的归宿。
就在东宫这边暗流涌动之时,礼部那边的葬礼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礼官们匆忙查阅典籍,依照祖制确定太子妃葬礼的规格。这场葬礼,仪仗的规模、明器的数量与种类皆有严苛定数。
那仪仗队所需的幡旗、伞盖,色彩素淡却不失庄重,其上的图案皆依礼制绣制。而陪葬的明器,诸如陶俑、精巧的房屋模型,还有金银玉器、绫罗绸缎等,皆被一一精心筹备。
有的是太子妃生前的珍爱之物,有的则是匠人们日夜赶制,只为让太子妃在阴间仍能享有尊贵。
与此同时,葬礼的人员也被迅速组织起来。身强力壮的力士们被挑选出来抬棺,他们皆身着素白的短衣,神情肃穆而凝重。
仪仗队员们身着特制的丧服,手持各类仪仗器具,在一旁整齐列队。礼官们身着官服,神色严肃,他们将全程主持葬礼仪式,而从京城名刹请来的和尚们,已在灵堂一侧闭目诵经,超度着太子妃的亡灵。
入殓之时,朱标身着素白丧服,依礼亲临现场。他神色凝重地站于一旁,监督着侍从们为太子妃吕氏整理遗容、穿戴服饰。吕氏身着的礼服,凤冠上的珠宝颗数、霞帔的图案样式皆严格契合太子妃的身份规制,朱标仔细端详,确保毫无差池。
当吕氏被轻轻放入棺椁,朱标手持酒盏,环绕棺椁,依制洒酒,口中轻声念诵着超度祈福之语,每一步、每一言皆遵循礼仪,不敢有丝毫懈怠。
移灵之日,晨光熹微却透着彻骨的寒意。棺椁缓缓移出寝宫,朱标走在棺椁之前,作为主祭人引领队伍。他步伐沉稳,间距均匀,每一步都仿佛量定。
仪仗队在前引路,幡旗随风而动,发出猎猎声响。力士们齐声低喝,抬起棺椁,步伐沉重而整齐。队伍中,有专人不断抛洒着纸钱,那一片片惨白的纸钱在空中飞舞,似是为太子妃的亡魂指引着黄泉之路。
队伍沿着宫道徐徐前行,途经一座座宫殿与宫门,所到之处,侍卫与宫女们皆跪地默哀。朱标在经过重要宫殿与门庭时,依礼停下,行叩拜之礼,向宫中的祖先神灵告知太子妃的离去,而后起身,继续前行。
待棺椁移至陵园,葬礼仪式正式开启。这里松柏环绕,气氛庄严肃穆。朱标稳步走向祭台,率先拿起一束清香,在侍者点燃后,他双手高举过头,而后缓缓弯腰,将香插入香炉之中,动作规范,上香次数亦严格按照礼仪要求。
上香毕,他退回原位,跪地聆听礼官宣读祭文。祭文洋洋洒洒,深情追述太子妃吕氏的生平事迹,夸赞她温婉贤良、端庄淑德,辅佐太子,理家有方,又叹其英年早逝,令众人悲恸万分。
朱标低垂着头,表情肃穆。在祭祀过程中,朱标又依次参与献酒、献帛等仪式。献酒时,他双手捧起酒樽,恭敬地走向祭台,将酒缓缓洒于台前,酒水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献帛时,他接过侍者递来的素帛,轻轻展开,而后郑重地放置于祭台上。
下葬之时,朱标缓缓上前,拿起早已备好的第一锹土,土块在阳光下散发着质朴的气息。他高高举起,而后轻轻撒入墓穴之中,随着这锹土落下,周围的力士们开始有序地填埋墓穴。朱标站在墓穴之畔,身姿挺直,眼神凝重,默默注视着一锹锹土逐渐将墓穴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