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斌笑而不答,只是微微点头。众人刚刚落座,宫女们便鱼贯而入,手捧金丝楠木托盘,上面摆着各色精致菜肴。虽说朱元璋素来提倡节俭,但皇长孙的生辰宴到底是重要场合,御厨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待众人都安顿妥当,宫女们又悄然退下,殿内只余下酒香氤氲。
待众人用膳片刻,朱元璋放下筷子,看向朱雄英:"大孙,听说你这些日子读了不少书,不知可有什么心得?"
朱雄英放下筷子,正色答道:"回皇爷爷。孙儿读《春秋》时,对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很是感兴趣。每当读到不解之处,就去请教东宫教谕唐先生。先生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不仅重视军事,更注重变法图强。他先理好齐国内政,使百姓安居乐业,然后才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孙儿觉得,治国之要,首在安民。只有百姓安康,国家才能强盛。"
此言一出,众臣侧目。太子朱标看向儿子,眼中满是欣慰。
东宫教谕唐瑜连忙起身:"启禀皇上,皇长孙殿下天资聪颖。每日读书之余,若遇疑难,必定会来向臣请教。他不仅能记住经文,更难得的是能想到治国之道。今日这番见解,便是臣也没有细细教导过。"
詹徽也点头称赞:"老臣常去东宫,每每都能看到皇长孙殿下在勤奋读书。"
李善长捋须赞叹:"年纪虽幼,却已知治国安民之道。皇长孙殿下当真不凡。"
徐达举杯道:"上位,臣敬您一杯。有此佳孙,实乃社稷之福啊!"
李文忠也随即举杯:"上位,大孙聪慧好学,将来必成大器。臣等敬您一杯!"
汤和捋须笑道:"想当年我们跟着上位打天下时,哪敢想有今日这般景象。后继有人,江山永固,老臣再敬上位一杯!"
周德兴等一众侯爷也纷纷举杯:"上位,大孙殿下天资聪颖,实乃我大明社稷之福。臣等敬您!"
朱元璋望着这些跟随自已打天下的老臣,听他们这般夸赞孙儿,虽然故作矜持道:"雄英年幼,还要诸位多加提点。"但嘴角的笑意却怎么都藏不住,眼角的笑纹都快要溢出来了。他举起酒杯:"来,大家都满上!"众臣见皇上如此开怀,也都纷纷举杯痛饮。一时间,满堂欢声笑语。
朱元璋放下酒杯,忽问道:"对了,云南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还没有。不过有颖川侯傅友德、西平侯沐英和永昌侯蓝玉三路大军齐出,定能打出我大明的威风。这三位可都是善战之将。"徐达捋须笑道。
李文忠附和道:"说起来,蓝玉在西番一战可是立下大功,不仅生擒了西番首领三副使,还斩杀俘获数以万计。傅友德就更不用说了,北征大漠时,三路大军之中就属他这一路大获全胜,打得北元余孽闻风丧胆。至于沐英,那可是皇上亲自教出来的,行军布阵最是老道。这三位同时出征云南,定能旗开得胜!"
汤和捋须道:"蓝玉打仗,确实像极了当年的常老哥。最是擅长长途奔袭,,又快又狠。记得当年在濠州,常老哥就是这般打法。如今蓝玉也是这般勇猛,每战必亲自冲锋陷阵,带着兵马奋勇杀敌,将常老哥这套奇袭战法学得淋漓尽致。"
"是啊,"周德兴感慨,"当年跟着常帅南征北战,那真是杀得四方宾服。现在就数蓝玉最得他的真传。"
朱元璋听着众将谈起常遇春,不禁想起那位大将当年的赫赫战功,目光渐渐深远,轻抿了一口酒,感慨道:"是啊,傅友德、蓝玉、沐英,这三人确实都是能征善战之辈。"说到这里,语气中不觉带了几分追思,"可惜常遇春走得太早,好在蓝玉能得他真传,倒也弥补了一桩憾事。"
"说到战事,"李文忠放下酒杯,"如今这云南的梁王虽已派兵去打,但草原上的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却更要提防。这厮带着残部在草原上四处游荡,手底下可都是北元的精锐。"
"还有东北的纳哈出,"徐达沉声道,"这些年一直在边境虎视眈眈,也是个心腹大患。"
汤和捋着胡须道:"虽说北元被我们赶出了中原,但这些残余势力依然是心腹大患。"
朱元璋眼神一凛:"元廷当年何等强盛,还不是被我们打得大败?至于这北元,不过是丧家之犬,何足道哉!"顿了顿,又沉声道,"不过这些残余势力虽不足以威胁我大明,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说到这里,朱元璋突然一笑,"今日是雄英的好日子,不说这些了。来,大家痛饮!"
众人纷纷举杯痛饮。酒过三巡,殿内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在勋贵子弟这一桌上,几个少年更是说得热闹。
坐在蓝斌对面的少年忽然探过身来,压低声音,兴致勃勃地道:"诶,你们听说了吗?东市新来了个耍猴的,那猴子可有意思了,不仅会翻跟头,还会骑马。"
"那算什么,"坐在蓝斌右手边的少年放下茶杯,斜靠在椅背上,一脸得意地道,"我家新得了几只南海来的孔雀,羽毛雪白,走路的时候尾巴能张开成扇子,好看极了。"
常森左边的少年一边往嘴里塞着点心,一边探头插嘴道:"前儿个新开了家糕点铺子,是江南来的手艺,做的点心可好吃了。改天咱们一块去尝尝?"
"对了,说到吃的,"蓝斌左手边的少年突然想起什么,放下手中的茶杯,眼睛一亮,"水榭那边新进了些南海的彩鱼,五颜六色的,还会吐泡泡。咱们去看看?顺便去尝尝那家糕点。"
几个少年正说得起劲,坐在蓝斌对面的少年忽然想起正事,压低声音问道:"对了,你们家都准备了什么贺礼?听说这次各家都很是上心。"
蓝斌右手边的少年立刻来了精神,挺直腰板道:"我们府上可是从西域商人手中买来一只会说话的鹦鹉,不仅会叫人名字,还会唱小曲儿呢!"
"那算什么,"常森扬着下巴,一脸得意,"我爹准备了一匹西域来的小马驹,模样俊俏,跑得可快了。"
众人说着说着,目光都转向了一直没开口的蓝斌。常森忍不住推了推表弟:"诶,你们府上准备了什么?这几天我看你把府里弄得神神秘秘的,还请了几个老匠人在后院忙活。"
蓝斌放下茶杯,笑着打趣道:"我若说了,可就不新鲜了。你们再等一会儿,保管让你们大开眼界。"说着,还朝常森挤了挤眼睛。
此时偏殿内,马皇后正和众位命妇说话。徐达夫人笑道:"蓝家那孩子,这些日子倒是判若两人。前些时候还整日在外疯跑,如今竟也稳重起来了。"
"可不是嘛,"李文忠夫人接话道,"听说最近一直在府里琢磨什么,连出门玩耍都少了。这孩子能有这般改变,着实难得。"
胡氏听着众人夸赞继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孩子天性聪慧,只是从前顽皮了些。如今能改,也是托了皇长孙的福。"
"说起皇长孙,"有位命妇轻声道,"殿下虽年幼,却天资聪颖,勤学好问。听说每日都要向先生请教经义。"
"是啊,我也听说了,"另一位命妇接口道,"殿下这般爱学,倒是给我们的这些孩子作了个好榜样。"
"你这么一说,"徐达夫人感慨道,"我倒想起当年那些艰难时日。那会儿兵荒马乱,哪有条件让孩子读书学习,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了。"
李文忠夫人轻声附和:"是啊,这太平日子来之不易。如今孩子们能安安稳稳读书,我们这些做长辈的,更要好好教导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