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秦燕两国开战的消息,王凝之愉快地返回了金墉城。
慕容恪大战王猛,为了促成这场历史上没上演过的大戏,他可没少花心思。
这就是实力弱的好处,双方都被洛阳军挑衅,但觉得不着急解决小小的王凝之。
陪儿子玩了一会后,王凝之写了封信,准备送给荥阳城的慕容垂。
他差人喊来郑遇,仔细地交代一番,让郑遇亲自跑这一趟。
谢道韫在边上看到他写的内容,“你不是常说慕容垂当世名将,这么拙劣的招数他能上当吗?”
王凝之在信中表示愿意借道给慕容垂,让他走轵关陉去偷袭秦军后方。
“我可是一片好心,”王凝之笑道:“他要去,我绝对不耍阴招,大大方方地借道。”
谢道韫无情地戳穿他,“你不过是希望他们打得更凶些,好趁机拿下荥阳。”
王凝之嘿嘿一笑,“连你都能看出来,那慕容垂肯定不会上当了。”
谢道韫瞪了他一眼,“你就没句实话,明知这招没用,干嘛多此一举?”
王凝之一边查看刺史府送过来的文书,一边解释道:“我准备回一趟建康,所以先在邻居那里露个脸,让他认为我还在。”
谢道韫懂了,“你是回去劝大司马北伐的?”
“是啊,”王凝之唰唰唰地快速翻完,伸了个懒腰,“他要不愿意,我试试让朝廷下令徐州出兵,北方这都已经打上了,我呈上去的奏疏和信件还没有回复,真让人着急。”
王凝之几次上书朝廷和大司马桓温,要求在秦、燕开打后北伐,司马昱不回复很正常,可桓温那也一点反应都没有。
谢道韫心疼道:“开年后就没休息过,这一趟又得一两个月了。”
“没办法,洛阳的底子还是太差,不然我何必求他们。”王凝之很无奈,他在洛阳从一穷二白起步,能有今天这局面已经不容易了。
谢道韫问道:“你觉得朝廷和大司马会同意吗?”
“朝廷那边看你叔父帮不帮忙了,大司马那边嘛,不太好说,他更愿意自已掌握主动权,我做的这些他未必乐意见到。”
王凝之说完,将刚刚处理完的文书递给谢道韫,“以后你帮我看看这些,六弟不是个有主意的人,刘长史又不太敢拿主意,我出去久了,容易耽误事。”
刺史府的官员在政务方面还是有些欠缺,加上不少百姓是才劫掠过来的,所以最近矛盾冲突不少。
刘德秀能力不差,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复杂化,他处理起来有些畏首畏尾;王操之还只能胜任常规工作;范宁的心思全在教育和推行儒学上。
司州缺少一个能担起内政的人,王凝之麾下没有这样的,只能让谢道韫先帮着处理下,看看这次回京能不能拉个人过来。
谢道韫日常给他参谋,对这些事情并不陌生,没有推辞,问道:“最近可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
“有几样,”王凝之一一道来:“首先是乞活军的问题,我同意他们一起搬去偃师,这容易引发他们和原来百姓的冲突。”
谢道韫点点头,“你想收服他们,那是要特别照顾吗?”
“不用,让他们还在一起就已经是照顾了,土地、粮食和房屋这些,都和他人一样,若是闹出矛盾,不要偏向他们,秉公处理即可。”
“还有呢?”
“再有就是外来百姓,他们初来乍到,又被我打散分到各个县城,肯定缺乏安全感,所以需要刺史府适当地去表示关心,但不能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