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大杂烩火锅的家常做法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脚铜盘镂空雕错,文采端庄。饽饽桌子分三、五、七、九四种,每层

又分二百块、三百五十块两类。这种饽饽用纯牛油烙制,放在供桌

上五六十天绝不起霉皱裂(当年尚未发明防腐剂,何以放在明处两

月之久能不霉变,令人不解)。

到了民国初年民间遇到亲友家有老丧,为示隆重,也有人送饽

饽桌子当祭席的。送祭席在灵前一供即撤走,饽饽桌子可以供在

灵前若干天不撤去。不过后来有人觉碍纯牛油饽饽有股子膻味,

撇下来就要抛弃未免靡费不切实际,于是跟饽饽铺商量改用花糕。

北京人向来有个不时不食的习惯,花糕要到了九月初一才应市,不

过您到饽饽铺订饽饽桌子,说明是饽饽桌子用的花糕,他们会欣然

开炉制作的。

据说饽饽铺到了明朝中叶,蒙古人又都北走蒙疆,就是留下来

的也都汉化,专卖牛油饽饽吃之者少,买卖实在难以维持,才添制

各种点心出售。初时以大八件,中、小八件为主,后来又添上卷酥、

桃酥、杏仁酥、棋子酥、鸡油饼、状元饼、椒盐饼、菊花饼、芝麻饼、玫

瑰饼、藤萝饼、火腿饼、喜字饼、福寿饼、花糕、油糕、槽子糕、芙蓉

糕、喇嘛糕等等。

到了清朝定鼎中原,北京的饽饽敬神祭祖,除了把元朝的饽饽

桌子加以改良,改称点子外,又添上满洲点心萨其玛、小炸食、勒特

条、枣泥瓤、中果条,带冰糖渣儿的脆麻花,毛边和不毛边的缸烙,

甜咸排又,光头饽饽等等。应时当令的有各式元宵、中秋月饼、重

阳花糕,过年敬神祭灶论堂的蜜供。尽管饽饽铺有一百多种点心,

可是他们仍保有古朴作风,只在门口挂上几串木质拴小铃铛的幌

子。您进到店堂,什么点心也不陈列出来,全都分门别类放在柜台

里面红漆大躺箱里。顾客到饽饽铺指名要什么点心,他给你拿什

么点心,柜台内外绝对没有陈列点心样品的橱柜,传说是塞外遗

风。漠北风沙大,如果放在外面沾上沙土,就没法吃了。

所以南方朋友初次到北京,回乡馈赠亲友,都喜欢买点京都细

点,可是饽饽铺点心名堂太多,只好买点儿京八件装行匣带回去。

所谓行匝,就是极粗木材做的、带盖能拉的木匣子,涂上点儿红土

子而已。后来稍加改良,换了薄马口铁,涂上粗俗色彩,画上几朵

劣花。南方朋友看了觉得皇皇帝都,细点装潢,如此土里土气,实

在太可笑了,殊不知这也是元人流传下来的漠北遗风呢!后来有

人把点心做成木头模型一串串挂在店门口,算是以广招徕。可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