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晨曦初照,朝钟敲响。
群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纷纷朝着朝堂走去。
往常这个时候,大家或是交流着近日的政务心得,或是简单寒暄几句。
可今日;
众人的话题却全都围绕着那令人揪心的改元之事。
朝堂之上,已然是一片嘈杂,大臣们三五成群,压低声音却又言辞急切地议论着。
“这改元之事断不可行啊,昨日太子殿下虽未再坚持,可谁知道今儿个又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咱们可一定要拦住才行呐。”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手中的朝笏都不自觉地紧了紧。
“是啊,老大人说得对,这关乎国本,基业所在,岂能随意更改。陛下英明神武,定也不会应允此事的,咱们只要据理力争,无需害怕。”
一位年轻些的官员附和着,眼神中透着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要与这荒唐提议抗争到底的准备。
“哼,太子殿下平日里挺稳重的,怎就突然在这事上犯了糊涂,这年号可是太祖皇帝定下的,承载着我大明开国以来的荣耀与传承,哪能说改就改呀,咱们可得好好劝劝殿下,让他莫要再执迷不悟了。”
另一位大臣摇着头,满脸的不解与担忧。
众人正议论得热火朝天之时,朱标缓缓步入朝堂。
他昨夜也是辗转反侧,满心期待着父皇的回复能让今日的局面有所转机,却又担心群臣依旧固执已见。
此刻看着朝堂上这喧闹的场景。
他心中明白,今日这场“硬仗”怕是在所难免了。
朱标走上前,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
“诸位大人,早啊。”
“本宫今日想再次与诸位商讨一下改元之事,还望诸位能平心静气,听本宫细细说来。”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紧接着便又是一阵窃窃私语,群臣们面面相觑,脸上皆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太子殿下这是铁了心要推行此事啊,怎么就听不进去劝呢?
还是那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率先出列。
他微微躬身,语气诚恳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太子殿下,老臣斗胆再劝殿下一句,这改元之事万不可再提了呀。”
“昨日臣等便已将其中利害向殿下禀明,这关乎着我大明的根基,稍有差池,便会引发朝野动荡,民心不安呐。”
“还望殿下收回成命,莫要因一时之念,而酿下大祸啊。”
“是啊,殿下,臣附议。”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响应,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道。
“殿下,这年号乃是天下人共知的大明象征,随意改动,定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到时候流言蜚语漫天,百姓惶恐,我大明的安稳可就没了呀。”
“殿下,法不可轻废,陛下定下的年号,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咱们应当谨遵祖制,切不可行此等冒进之举啊。”
朱标看着眼前这坚决反对的群臣,心中无奈,却也并不意外。
他微微皱眉,刚想再次开口解释,却见一位侍从匆匆从殿外走进,来到他身边,恭敬地呈上一份圣旨,说道:
“太子殿下,陛下有旨。”
朱标赶忙跪地,双手接过圣旨,朗声道:
“儿臣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