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元“景明”后的这段日子里
朱标如同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被大明蓬勃发展的滚滚浪潮裹挟着,忙碌得脚不沾地。
自交技术,这一超越时代认知的先进理念,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艰难地扎根、推广。
每到一处,朱标都得掰开了、揉碎了,向众人细细阐释其中奥秘。
也好在是他为自已使用了技术提升卡。
作为一个现代人,朱标如今的视野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
朱标对自交技术的了解也是远超旁人,可以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
田间地头,老农们皱着眉头,满脸疑惑,粗糙的大手摩挲着那些经自交技术培育出的种子,嘴里嘟囔着:
“殿下,咱种了一辈子地,就晓得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您说的这自交,咋听着恁玄乎呢?”
朱标总是耐心地蹲下身,捡起一粒种子,轻声说道:
“大爷,您看呐,这自交技术,就是让作物自已给自已授粉,这样能把优良的特性保留下来,种出来的庄稼,抗病害、产量高,往后您就不用再为收成发愁啦。”
边说,他边比划着作物生长、授粉的过程,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眼神却无比坚定。
好在试验田的丰硕成果就摆在眼前,沉甸甸的稻穗、饱满的麦粒,无声地诉说着新技术的神奇,百姓们这才半信半疑,却又满怀期待地决定一试。
而工部那边,朱标更是成了顶梁柱。
宝船建造工程庞大复杂,每一个环节都暗藏玄机。
从船身结构的细微调整,到新型动力系统的研发试验,再到那神秘防水技术的反复琢磨,朱标都亲自参与其中。
他穿梭在工坊之间,与工匠们一同探讨图纸,在一堆堆木料、工具间,给出专业又独到的见解。
有时候,为了攻克一个难题,他能在工坊里待上一整天,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便喝上几口粗茶,全身心都扑在了宝船上。
若是以往朱标绝对不会这么做。
他需要顾忌自已的身体。
但是现在则不同了,朱标不需要再顾忌这么多了!
日子就在这般忙碌中,如潺潺流水般悄然逝去。
远在黄山行宫的朱元璋,心境却愈发复杂。
行宫内,松涛阵阵,花香四溢,本应是惬意悠然的养老之地,可朱元璋的心,却被层层阴霾笼罩。
随着在黄山行宫居住的时间越来越长,远离朝堂喧嚣的他,竟生出一种被时代抛弃的错觉。
以往,身为皇帝,天下大事皆在他的掌控之中。
一声令下,山河震动。
可如今,每日除了听听花鸟虫鸣,看看山水风景,朝堂上的风云变幻,大明的日新月异,似乎都与他没了干系。
“咱这是被架空了?”
这个念头,如同一颗顽固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种下,生根发芽。
虽然他不愿意承认。
但这个念头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因为现在的大明好像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了。
甚至在没了他之后,现在更是一片欣欣向荣之貌。
作为一个对权欲十分看重的皇帝,他的心绪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