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春风轻柔地拂过大地,唤醒沉睡的泥土,
大明的广袤田野间,春耕的号角便被悄然吹响。
朱标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根基,关乎着百姓的温饱与国家的稳定。
如今,在这改元“景明”后的首个春耕时节,他更是将全部心思都倾注在了大明的耕地上。
在朱标的大力推动下,大明各地已然全面采用了先进的自交技术。
自交,本是遗传学术语。
在植物中,像两性花植物的自花传粉,或者雌雄同株植物的异花传粉均属此类。
其本质是参与融合的两性生殖细胞来自同一个体,这种技术的应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农民们不再依赖传统的、效率低下的耕种方式。
而是借助自交技术,能够更加精准地培育优良种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江南的鱼米之乡,肥沃的水田里,农民们挽起裤脚,忙碌地穿梭其中。
他们熟练地将经过自交技术培育的稻种播撒进泥里,眼中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这些稻种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应力也更为出色,即便面对多变的天气,也能茁壮成长。
一位老农站在田埂上,望着自家的水田,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咱这还是头一回用这自交技术培育的稻种,听县里的老爷说,这稻子产量高,还不容易生病。”
“今年啊,说不定能有个大丰收!”
一旁的年轻后生也兴奋地附和道:
“是啊,爹,这多亏了太子殿下,要不是他推行这些好法子,咱哪能有这样的好种子。”
而在北方的平原地区,大片大片的旱地同样热闹非凡。
农民们赶着耕牛,翻耕着土地,将一粒粒饱满的麦种播下。
这些麦种同样得益于自交技术,发芽率高,生长速度快。
放眼望去,整个北方大地,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处处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随着春耕的全面展开,大明迅速忙碌了起来。
各地的县衙也积极行动,派遣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们提供技术指导。
他们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正确使用自交技术,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如何防治病虫害。
比如,指导农民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施肥、浇水,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等问题,确保农作物能够健康生长。
同时,朝廷还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修缮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灌溉无忧。
一条条清澈的水渠,将河水引入田间,滋润着干涸的土地,也滋润着农民们的心。
这些水利设施的修缮,不仅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还增强了抵御旱灾的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这一片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中,朱标并未忘记宝船的制造。
他深知,宝船不仅是大明航海实力的象征,更是拓展海外贸易、传播大明文化的重要工具。
于是,在处理完春耕相关事务后,他再次来到了工部。
工部的宝船制造工坊内,一片繁忙景象。
巨大的宝船船体在工坊中央缓缓成型,工匠们如辛勤的蚂蚁般,忙碌地穿梭其中。
他们有的在精心雕琢船身的装饰,有的在安装复杂的船帆,有的在调试各种先进的航海设备。
朱标走进工坊,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
工部尚书李大人见朱标到来,赶忙上前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