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亦是满脸愁容,他本就是负责礼仪之事的,此刻更是觉得头疼不已:
“此礼一出,天下人会如何看待?”
“这礼制关乎我大明的根基,一旦乱了,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太子殿下向来稳重,怎会做出这般冒失之举?我实在是想不明白。”
兵部尚书在一旁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道:“诸位,且先冷静冷静。”
“太子殿下或许有自已的考量,咱们不可妄加揣测。”
“但此事确实棘手,依我之见,当速速派人再去与太子殿下沟通一番,问明缘由。”
“并迅速派人前往黄山行宫,将此事告知陛下,也好做定夺呀。”
此话一出,众人表情立刻微微一变。
倒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
而只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个名字。
群臣对于朱元璋的畏惧已经完全到了骨子里。
哪怕他已经离开京城这么久了,但却也根本摆脱不了。
然而,哪怕缓和下来后,众人却又都面露难色,此刻去质问太子,又谈何容易?
万一触怒了太子,那日后怕是也没好果子吃。
朱标前段时间处理胡惟庸的威望可还在这儿呢。
并且这一次可是又打了胜仗!
这种威望。
他们同样有些害怕。
可若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应下,那他们身为臣子,又如何向远在黄山行宫的圣上交代呢?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犹豫不决之时。
朝堂中却也有一部分心思活络之人,暗暗打起了自已的小算盘。
他们心想,太子此举说不定是在试探朝中大臣的态度,若是此刻能站在太子这一边,日后等太子登基,那自已可就是从龙之功啊。
可完全是这些人不由得想到的。
他们这些人本来就是老狐狸。
而且最关键的是,朱标现在的地位根本不可能有半点动摇。
这就是纯纯的储君!
可这毕竟只是少数人的想法,大部分大臣还是秉持着对礼制的敬畏以及对圣上的忠诚,不敢轻易应允此事。
他们在这两难的困境中挣扎着,气氛越发压抑沉重。
众臣就是这么一阵议论。
最后还是确定了那个办法。
一边向朱标确认,一边给朱元璋送消息。
而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中。
百姓们依旧沉浸在太子即将凯旋的喜悦氛围之中,对朝堂上这一场因迎接礼节而引发的轩然大波浑然不知。
他们依旧忙着在街道两旁挂起更多的红绸。
准备着鲜花、糕点等物,满心期待着能亲眼目睹太子殿下的英姿,分享那胜利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