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辅汉,因功获封留候,却不贪恋权位,一日,语仆人曰:“吾亦欲从赤松子游矣!”不久,飘然而去,不知所踪。
此是张良已拜入黄石公门下,从此得修地仙大道矣!
却说地仙封山,道佛分立,东土西土,分庭抗礼,暂时彼此无争。因九州之名,未含西方佛国,佛家遂将天下土地,重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将东土九州,划在东南两大部洲之内,增加极北不毛之地。于是西方佛国,得享西牛贺洲之名,俨然正宗大教。
再说当日接引道人东游,曾将一缕不平妄念,注入座下石矶之中。那石矶大有来历,乃是五岳至尊碧霞元君石矶娘娘本体,在天书封神之时,被元始天尊拂落,掉到东海边上。
此石本质不凡,先天成就,虽无灵智,但自从得了圣人一念,每日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又有灵通之意,内里暗育仙胞。
时光荏苒,忽忽一过,便是百余年。这一日,石胎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那石猴生而灵异,能行能走,朝天看时,陡然目运金光,冲射斗府。顿时九天惊动,已有值日仙官报于玉帝,玉帝只道:“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就此不提。
这石猴在东海边花果山上,聚得一群灵猴,又寻得居家福地水帘洞,无忧无虑,称霸称王,何其快活!一日,猴王突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连忙探问,猴王道:“今日与诸位居仙山福地,快活逍遥。却恐将来年老血衰,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内?”
众猴之中,突然跳出一个通背猿猴,高呼道:“大王有此虑,是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唯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猴王问道:“你知是哪三等?”
猿猴道:“乃是佛、仙、神三者,不入轮回,与天地山川齐寿!”
猴王问道:“此三者居于何处?”
猿猴道:“只在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
猴王欢喜道:“我明日便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长生不老!”于是伐木为筏,斫竹为篙,独自登舟,飘飘荡荡,出海而去。
这一去,正是因缘际会,早有注定,径自到了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得菩提老祖为师,学了**玄功,诸般道行,并得菩提老祖赐名,乃孙悟空是也!
孙悟空艺成下山,先去东海龙宫,索得如意金箍棒,又闯幽冥世界,大闹冥王殿,强逼判官,勾去生死簿名讳。早有冥卒报知地祈宫后土娘娘,后土娘娘道:“区区猢狲,一时兴起,闹过便罢,不必理会!”却又将人书之上,孙悟空名讳真勾了去了!
若说这孙悟空,学道年岁,屈指可数,道行至济,无过于太乙金仙之流,神通难称广大。然其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真正有道之士,皆不管束,睁只眼闭只眼,暗地纵容,实是怜他为接引圣人遗脉,不忍相欺罢了。
阴司诸神,哪明其中端的?已会同四海龙王,将孙悟空不法种种,报上天庭。
第312章白马西来争斗起门徒汇聚圣人谋
其时地府、阴司众神,虽是地仙所封,本与周天众神同列。黄石公、酆都公之位,亦与玉帝相当。但彼时万寿山圣人受罚,弟子不出,黄石公、酆都公不甚理事,天庭又有道、佛两教,共为援手,因此得以暂掌三界众神之大权。
玉帝虽知其中就理,不好言明,只得先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了孙悟空一个弼马温的闲职。
谁知灵猴率性,最是难驯,区区御马监职事,怎栓得住心猿?不过区区数日,孙悟空便不满官职卑微、品阶低下,公然打出天门,反下界去。
玉帝迫于颜面,不好不问,只得派天兵天将擒拿。不料孙悟空玄功厉害,居然降服不得,没奈何,于是再行安抚,按其心意封了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
要知意马心猿,最是自由,何况孙悟空执念之中,皆是不平之气,应运出世,便是要棒打不平,莫说是个有名无实的封号,便是将至尊宝座让与他,也要闹出事来!
果然太平日子未过多久,孙悟空便自恃品级,偷蟠桃、搅盛会、吃丹药、醉琼浆,将好端端一个天庭盛会,搅得大乱。玉帝颜面无存,终于发怒,命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又调二郎神杨戬前往,一场恶战,终于将这猴子擒回天庭。
孙悟空虽然成擒,却是个烫手的山芋,打不得、杀不得,哄也不好哄,玉帝左右无着,便卖了个乖,将其交由太上老君,想必以老君跟脚,便是对孙悟空如何,其他人也无话可说。
太上老君乃是被迫上天庭,哪里会为玉帝扫这等首尾?不但不扫。还要再添一把火,因以炼丹之名,反助孙悟空在八卦炉中成就火眼金睛、玄功护体。打向天庭,凶威更炽!
这真是:
猿猴道理配人心。不平妄念溯源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玉帝无奈,溯本归源,只得请来西天如来佛祖亲自处置。如来深明玉帝之意,却也不好对孙悟空喊打喊杀。便施小计,与孙悟空打个赌赛,借故将其压在五行山下,这才结束了此番大闹天宫之乱!
此是三百年间事。前贤已表,众所咸闻,就此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