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抗战之晋绥军少帅 > 第 42章 战前二(第1页)

第 42章 战前二(第1页)

在扩建太原制药厂的同时,李志坚安排山西实业公司在西安也建设了分厂。

之前李志坚在西安和运城之间选择,运城在山西管辖之下方便统筹,而西安现在则是东北军的势力范围。李志坚始终对西安现在的主政者张学良不感冒,觉得他公子哥习气太重,做事太过情绪化,在他治下开厂,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况且东北军和晋绥军多少年了一直有争端,所以对于选择西安有所顾虑。

但是李志坚在亲自到运城考察的时候,运城本地根本无法找到几个医药相关的人员,即使建厂所用的技术工人也没有多少,电力、道路等基础配套都不足,而西安作为省会,多少有一些相关方面的人才,如果建厂后只要从太原太原派一些骨干人员带动就能开工生产,基础配套情况也更好,无奈只能定下西安。

相对来说,西安的优势的确够大,不说人才和配套方面,位置也比较偏靠后方,到时候即使大战起来,也可以保证顺利生产,并且他知道过不了多久西安的政治形势就会发生改变,暂时先委屈求全,熬过了这段时间情况就会好的多。

现在国内最好的止血药是云南白药,李志坚专门派人到了云南找到创始人曲焕章,请求和曲焕章合作,曲本不愿前往,他本人之前多次拒绝了云南本地和中央的一些显贵的合作请求,为此还屡次受到威胁。

李志坚派去拜访曲焕章的人也没有着急,而是按照出发前李志坚安顿的将山西实业公司太原制药厂的情况和照片,以及西安制药厂的建设情况一一给曲焕章详细看,并讲明如果合作,之后云南白药的经营和自主权还都在曲焕章手里,西安制药厂只是负责代工,可以只收取百分之一的代工费,如果曲焕章愿意,也可以担任西安制药厂的厂长或者负责人,李志坚派去的人还将山西实业公司的背景向曲讲明,有晋绥军的保护,曲的人身安全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同时是在西安,而不是在山西,曲可以自由决定去留,不会限制曲的人身自由。

曲焕章是个有不畏强权的人,但是内心中还是有着很强的家国情怀,最受不得以强逼人,但是如果别人敬他三分,他则绝对也是赤诚相报,这几年的权贵们要不以权压人,要不就想从中牟利,而像山西实业公司这样没有以势压人,反而真诚相待,且真心实业生产救国,和曲的志向不谋而合,于是曲同意先到了西安进行考察。

在曲焕章到了西安后,李志坚在和阎锡山报备后专门也去了一趟西安亲自与曲见面,随行的还有太原制药厂的厂长和技术人员等。在见面之后,李志坚并没有说经营的事,而是一直在向曲讨教中医方面的事情,如何来发扬中医为国家造福,也是李志坚的一个追求,曲焕章可以说是民国最好的中医大师之一,面对大师,李志坚也是不断请教,同时让太原制药厂的技师们向曲焕章请教消解磺胺类药品副作用的方法,曲也是尽已所能为李志坚答疑解惑。几天之内,李志坚和他带领的众人都没有说合作之事,完全就是探讨中医和中药的学问以及推广之法,李志坚有时的确在投机,但是骨子里的为国为民的情怀确实不容置疑的,曲焕章已过耳顺之年,看人也自有几分自信,对着这个比他小二十多岁的后辈,他能看出李志坚心中的所求所愿,在李志坚要带着太原制药厂的一众人返回太原的时候,看到李志坚都没有提一句合作的事,他知道这是李志坚在尊重他不想让他为难,他能看到李志坚看见他时眼睛里面的亮光,这种亮光如此清澈,他知道和钱的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对学问的渴望和尊重,并且之前山西实业公司的人在给他的条件中,他能看出找他合作的目标真的不在赚钱上,否则不会只收取百分之一的代工费,并且其目的也不在于名,现在能生产磺胺的药厂在国内几乎就此一家,这个名已经够大,他来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一颗公心。

孙先生之前说过,天下为公,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所以曲焕章也看到了李志坚的难得,在几天后李志坚准备返回太原时,曲也来给李志坚送行,这个时候向李志坚直接表达了愿意合作,使得李志坚顿时大喜,使得他在回程之中,李志坚的心情始终喜悦非常。云南白药量产之后,到时候战场上会有不少官兵受伤后可以保全性命,并且到时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可以向全世界销售来赚取外汇,要知道云南白药的止血效果,绝对是领先于时代的。

在药品之外,按照阎锡山的要求,山西实业公司又增加了化肥厂的产能,现在山西已经基本实现了化肥的普遍应用,在山西的农村,因为化肥的使用,每家每户都多打了不少粮食,山西从过去的粮食勉强能自足,到现在都有非常多的富余,多打的粮食被用来养猪喂鸡,销售后收入也跟着上涨。而物价并没有因为山西一地的收入增加而增长,以往山西人偶尔过年过节时买一点肉解解馋,现在则开始隔三差五的买肉给家人吃。同时李志坚知道,化肥和炸药的成分还是比较接近的,到了战时,这些化肥厂的产能可以转化为生产炸药。

山西南部是最主要的产粮区,地势平坦,气候也更温暖,对化肥的需求更大。于是李志坚想办法将在运城的化肥厂产能扩大。几乎这一年化肥厂的所有利润全部投入到了运城化肥厂的扩产以及配套措施的建设上,运城化肥厂也在之后成为了山西实业公司下属最大的化肥厂。

轻工业方面,山西实业公司名下的皮革厂和卷烟厂的销量都也不错,龙城香烟成了国内可以匹配哈德门的香烟品牌,但是价格优惠,销量要比哈德门多的多,除了山西本地的消费外,山西实业公司卷烟厂每天都要通过铁路向外省发出几车皮的香烟。

而皮革厂今年的利润和去年基本持平,李志坚和皮革厂的人们一起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皮衣在现在怎么都算是较为奢侈的衣物,潜在的客户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北方的大中城市这几年都已经被他们跑遍了,市场已经被充分挖掘,并且皮衣一件可以穿很多年,并不需要经常购买,所以能保持住现有的销售规模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不过就现有规模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

这些利润,在1936年年底,李志坚兑现了当初自已在上海时的承诺,从利润中抽出二百多万大洋给当初跟着他的老兄弟们都进行了一次分红,除了李守义、李杰等少数人分的更多一点外,其余每人一万大洋,所有在沈阳时就跟着李志坚做事的人,都实现了财务自由。李志坚也通过这种方式,让跟着他的兄弟更加忠诚,将自已的班底更加牢靠,至少将其他人想收买的难度加大不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