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里不比宫里,宫里或多或少还有宜妃为她打点,而且在宫里她身份也是公主,是康熙的子嗣,嫔妃们或多或少会给点面子。但这高墙内院之中,女眷们会把她当作一个‘女人’来看。彼此之间有点竞争也正常。
不过她一不贪图荣华富贵,二不追求身份地位,三不爱四贝勒胤禛,何苦和这些女子斗个你死我活?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完全没有成就感……一这么想褒姒就觉得没劲儿。
于是她采取了最消极的办法,示弱讨好。
胤禛妻妾不算多,嫡福晋是乌喇那拉氏,当褒姒还在宫中时就见过这个女人。乌喇那拉氏容姿端丽,德才兼备,气量也大,是个好福晋。不过美中不足地就是她身体似乎不太好,所以子嗣不多。
而贝勒府中,子嗣最多的是李氏。李氏是知府李文熚之女,藩邸侧福晋。她现在已经产下两子,分别是弘昐、弘昀,另外还有一个女儿。
子嗣多一般代表着得宠,如果想消灾避难,还是少‘惹’这位为妙,褒姒默默在心里想着。
如何示弱讨好?
褒姒采取的办法也很原始——送礼。但原始的办法不代表不好,相反,这方法更为直接有效。
按照份额,褒姒依次将礼物包进荷包里面。她挑选的一般都是大小不大,但价格昂贵制作精致的首饰。至于一般的小丫鬟们,褒姒就拿银两打发了。
这送法,也是有讲究的。
若是在给乌喇那拉氏请安的时候送,虽然大家都在很方便,但不免显得太过声张,大有替代乌喇那拉氏当家作主的感觉。这送礼不但起不到预想之中的效果,反而会让人觉得她高调爱显摆。
相反,若是她一一拜访,并且把这荷包送出去的话,反而显得心诚姿态低。
不过即使是这样,也会碰着不买账的人。
比方说李氏。
褒姒的礼物都是包在一个绣工精美的小荷包里面的。李氏收了荷包,笑吟吟问:“妹妹,我可以打开吗?”
褒姒点头答应。
李氏从中取出一支翠金攒花钗,这钗以一颗红宝石为主,周身镶着几颗小红宝石。宝石色泽通透,熠熠生辉,并被镂空的金丝包围住,作工不可说是不精巧。只要一眼,便能让人知道这钗子价值不菲。
这是褒姒特地从嫁妆中挑出来的一只。
送礼讲的不是堆头,并不是送的多才是送的好,要细细挑别人喜好之物对了别人胃口才是。
夜青呆在宫里这么久,宜妃也很得圣宠,赏赐下来的东西宜妃自己留一部分,其余的也给了夜青。
即使是夜青的梳妆盒里,这一支也算得上是上乘的了。
褒姒自然有把握李氏会喜欢它的。
果不其然,李氏见钗子时眼睛倏地一亮,褒姒心下便知,她是极喜欢的。
不过褒姒忽略了一点,喜欢不代表挑不出刺来。就是因为及其喜欢,李氏联想到自己曾经竟然没有拥有过比这更美丽的钗子,再想到这几天四爷都留宿在褒姒的房里,心下能产生什么感情?
是恨。是嫉妒。
李氏抿唇一笑,把钗子命人收好。
“妹妹果然是宫中来的,出手阔绰不是我们可以比的。但我心中一直有一事不明,今日之言,还望妹妹不要怪我。”
这番话,褒中带贬,褒姒见她本就心里留了个心眼,哪里听不出来?
她明白,这女人果然不安分要挑刺了。
“还请姐姐直言。”
李氏又是一笑:“妹妹你本是好命之人,按道理来说,将来做个福晋不是问题,怎么就……”
把李氏先前一句和这一句连一起,再去掉客气的话语,李氏的‘话中话’相当明白。
哼,一介公主又如何?最后还不是做了个妾身份还不如我呢。
褒姒半点不动怒,她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