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三侠五义白话全文阅读 > 第七十九回 智公子定计盗珠冠 裴老仆改妆扮难叟(第1页)

第七十九回 智公子定计盗珠冠 裴老仆改妆扮难叟(第1页)

送走北侠和玉堂后,智化、兆兰、兆蕙与小爷艾虎回到厅下,闲坐在一起,气氛沉闷,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愁容。艾虎在一旁唉声叹气,满心忧虑。智化率先打破沉默,神色凝重地说:“我觉得这件事关系重大,倪太守一心为国为民,如今却遭到诬陷迫害;欧阳兄也是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竟被贼寇诬陷。这样的忠臣义士蒙冤受屈,仔细想想,都是马强叔侄的罪过。除非想办法先扳倒马朝贤,剩下马强,要除掉他就不难了。”丁二爷接口道:“既然如此,与其分两步做事,为何不干脆来个一网打尽呢?”智化微微点头,又接着说:“若要一网打尽,那就不得不做一件冒险的事,硬生生地把罪名栽到他们叔侄头上,让他们赃证俱在,百口莫辩。正所谓‘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我虽然已经有了计策,可这计策涉及的事情太大,实施起来有些困难。”丁大爷连忙说道:“大哥不妨把计策说出来,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智化缓缓说道:“当初我去霸王庄,就是为了观察马强的一举一动,因为他与襄阳王勾结,一直心怀不轨。如今既然因为这件事闹到这个地步,不如就借这个机会,一来为国家除害,二来也斩断襄阳王的羽翼。话虽这么说,但其中有四件难事。”丁二爷好奇地问:“哪四件呢?”智化掰着手指,认真地说:“第一,要拿到皇家的紧要之物。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大家不必为此操心。第二,需要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和一个童男或者童女跟我一起去,骗取那紧要之物后带回来。这个人既要胆子大,又要机灵应变,还得能吃苦。第三件,我们盗来紧要之物后,还得把它送到马强家,藏在佛楼里,作为将来定罪的铁证。”丁二爷听到这里,忍不住插话道:“这件事我能做。只要有了东西,我就能把它送过去。这第三件就包在我身上了。那第四件又是什么呢?”智化神色变得更加严肃,说道:“这第四件最难,必须找一个知根知底的人前去告发;而且不仅要告发,还得去开封府告发。其他事情都好说,唯独这第四件至关重要,成败全在此一举。这一步要是走错了,那可就满盘皆输了。这个人实在太难找了!”说着,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看向艾虎。

艾虎眼睛一亮,连忙说道:“这第四件事,要不就让徒弟我去吧。”智化眼睛一瞪,严厉地说:“你小孩子家懂什么,怎么能干得了这么大的事!”艾虎却胸有成竹地说:“依徒弟看来,这件事非我莫属。我去有三大好处。”丁二爷一开始听艾虎要去,还以为他小孩子不懂事,不知轻重。但此时听他说有三益,觉得挺有意思,便连忙说道:“智大哥,先别拦他。”然后转头问艾虎:“你把这三益说给我听听。”艾虎条理清晰地说:“第一,小侄从小在霸王庄长大,马强的事情我全都清楚。而且三年前马朝贤告假回家一次,那时我师父还没到霸王庄呢。如今我们盗了紧要东西回来,就说是三年前马朝贤带回来的,这样对事情更有利。这是第一益。第二,别人去告发,不如我去。为什么呢?俗话说‘小孩嘴里讨实话’。我要是到开封府去告发,别人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件大事,竟然是一个小孩子来做铁证。这样一来,此事就千真万确,让人无法怀疑。这是第二益。第三益嘛,一来是为了我的义父,二来也不辜负师父的教导。小侄要是能借着这件事崭露头角,留下个小名声,岂不是一举三得?”丁大爷和丁二爷听了,不禁拍手大笑,说道:“好!没想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志向。”

智化却还是有些担忧,说道:“二位贤弟先别急着夸他。他是不知道开封府的厉害,现在才敢这么说。真到了开封府,看到那里的威严,再碰上断案如神的包丞相,他一个小孩子能有多大胆量,又能有多少智谋呢?更何况还有御赐铜铡,要是说错了话,白白丢了性命,那岂不是耽误了大事?”艾虎听了,顿时双眉竖起,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激动地说:“师父也太小瞧弟子了!开封府难道是阎罗殿吗?就算它是阎罗殿,徒弟我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绝不改口,一定要把忠臣义士救出来,怎么会怕那个御赐铜铡呢!”兆兰和兆蕙听了,不住地点头,嘴里啧啧称赞。智化见状,说道:“先别说去开封府的事。现在我问你一句话,你要是能回答上来,这件事就由你去;要是回答不上来,你就只能隐姓埋名,以后别再想着出头了。”艾虎嘻嘻一笑,满不在乎地说:“让徒弟我跪下,您老就审问吧,看看我能不能答上来。”说完,就直挺挺地跪在地上。

兆兰和兆蕙看着他这副认真的模样,既觉得好笑,又有些心疼。只听智爷问道:“你员外家中的犯禁之物,是你太老爷亲自带来的吗?”艾虎不慌不忙地回答:“回老爷,三年前,小的太老爷告假还乡,亲手把这东西交给了小人的主人,小人的主人让小人捧着,收在了佛楼之上,这都是小人亲眼所见。”智爷又问:“如此说来,这东西在你员外家已经三年了?”艾虎回答:“是的,三年多了。”智爷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喝道:“既然已经三年了,你为什么今天才来告发?说!”丁家弟兄听了这一问,顿时愣住了,心想:“这该怎么回答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众人疑惑之时,只见艾虎从容镇定地说:“回老爷,小人今年才十五岁。三年前,小人只有十二岁,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知情不报是有罪的。昨天因为我们员外犯案,有人跟我说:‘你小心点,多半要追究三年前的事。你要是隐匿不报,罪加一等;要是告发了,罪行还能轻些。’所以小人才害怕,赶紧来老爷这里告发。”兆蕙听了,高兴得跳起来,说道:“回答得好!回答得好!贤侄,你起来吧。这第四件事就非你莫属了。”丁大爷也夸赞道:“果然回答得妙。智大哥,你也可以放心了。”智爷点了点头,说:“话虽如此,但到时候还是得写两封信,帮他安排一下,才能确保万无一失。现在算起来,就差第二件事还没落实,贤弟你先开个单子吧。”

丁二爷拿过笔砚,铺开纸张,提笔准备记录。智爷念道:“木车子一辆,大席篓子两个,旧布被褥大小两份,铁锅勺、黄磁大碗、粗碟等家具一应俱全,老头儿一名,童男或童女一名,另外还要有随身的旧布衣服三套。”丁大爷在一旁看着,忍不住问道:“智大哥,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智爷认真地解释道:“实不相瞒,二位贤弟,我打算到东京去盗取圣上的九龙珍珠冠。因为马朝贤是四值库的总管,这顶冠正好由他管理。而且这顶冠是皇家世代相传的宝物,平常轻易动不得。那为什么又要老头儿、小孩子和这些东西呢?我们要扮成逃荒的模样,到东京找个合适的地方安顿下来。我探清楚四值库的情况后,去盗这顶冠,必须连冠带包袱等全都盗出来。这么黄澄澄的贵重东西,怎么能就这样背着在路上走呢?这就用到席篓子了。一边装上这顶冠,上面用被褥遮盖好,另一边让幼女坐在里面。这样一来,别人根本察觉不到,就能顺利把东西带回来了。所以一定要有胆子大、能吃苦的老头儿和幼女。二位贤弟想想,能找到这样的两个人吗?”丁大爷听得入了神,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丁二爷一听,眼睛一亮,赶忙说道:“嘿,还真有个合适的老头儿,叫裴福。他当年跟着先父在镇上的时候,那可是出了名的胆大又能吃苦。这人为人正直,有股子硬气,而且以前立过大功,所以到现在都帮我们管理着家务。他要是做事有个不周到的地方,我们这些做晚辈的都得让他三分。我看他去再合适不过了。”智化听了,不住点头,说道:“既然伺候过老人家,是该对他礼让几分。这么看来,这位老管家确实能担此重任。”丁二爷接着提醒道:“不过有件事得注意,见到他可千万别一上来就提盗冠的事儿,得先把马强那些作恶多端的事儿细细说给他听,再讲讲倪太守、欧阳兄是怎么被陷害的,他肯定会气得火冒三丈。等他情绪起来了,再把咱们的计划说出来,他就没什么可犹豫的,肯定乐意帮忙。”智化听了,心里十分欢喜,当下就吩咐伴当把裴福叫过来。

没过多久,裴福就来了。虽说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可精神头十足,就像一棵饱经风雨却依然挺拔的老树。他先向智爷行礼,又依次见过丁大爷和丁二爷。智爷赶忙让伴当在旁边准备了个座位,非要裴福坐下不可。裴福谢过之后,便问道:“不知唤老奴来,有何吩咐?”智化便滔滔不绝地说起马强的种种恶行,说他如何仗势欺人,霸占百姓的田地,又如何横行霸道,抢掠良家妇女。裴福听得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那架势就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随时准备冲上去教训这个恶贼。智化又说起倪太守微服私访却惨遭迫害,欧阳春因为搭救太守,如今被马强诬告到京城,深陷官司,生死未卜。

裴福听到这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站起身来,对着丁氏弟兄激动地说道:“二位官人平日里总说行侠仗义,难道这侠义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吗?像这样的恶贼,为什么不早点除掉他!”丁二爷连忙安抚道:“老人家您先别着急。如今智大爷已经定下了一条妙计,想请您到东京走一趟,不知您肯不肯帮忙?”裴福毫不犹豫地说:“老奴平日里也闲着没事。更何况是为了搭救忠臣义士,老奴更应当效犬马之劳!”智爷接着说道:“咱们得扮成逃荒的模样,我和您就假扮成父子,还得找个小女孩儿,咱们祖孙三代一起逃荒。您觉得怎么样?”裴福一听,连忙摆手道:“这计策倒是好,可让大爷您受委屈扮我的儿子,老奴实在不敢当。”智爷笑着说:“这有什么,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裴福又说:“这小女孩儿现成,就是老奴的孙女儿,名叫英姐,今年九岁,机灵得就像一只小猴子,早就吵着要去东京逛逛了,不如就带她一起去。”智爷听了,高兴地说:“太好了,就这么定了。”

众人商议妥当,便定好了出发的日子。丁大爷按照单子,把所需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一股脑儿地放在了船上。待客厅里摆好了饯行的酒席,这一回,连裴福和英姐都不分主仆,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起来。吃完饭后,智爷起身告辞,丁氏弟兄一直把他们送到庄外,看着他们上了船,才和艾虎一起返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智爷一路上不辞辛劳,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从松江直奔镇江,接着前往江宁,又过了安徽,渡过长江,到了河南境内后,才弃舟登岸。他们找了个偏僻幽静的地方,换上了逃荒的行头。英姐这孩子聪明伶俐,一教就会,像只乖巧的小兔子,安安静静地坐在席篓之中。另一边的篓子里装着行李卧具,挨着车把的横小筐里放着锅碗瓢盆等家伙事儿,还特意把铁锅扣在席篓旁边,用绳子牢牢拴好。裴福跨上绊绳,推着小车,智爷则在前面背着绳子拉纤。一路上,每到热闹的集市或者繁华的城镇,他们就把小车停下。智爷扯着嗓子向路人要钱,嘴里还念叨着:“大家行行好,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年景不好,实在是没活路了,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裴福也在车子旁边蹲下,跟着说道:“各位大爷们,发发慈悲吧!我们可不是惯于乞讨的,这实在是没办法呀。”英姐也不闲着,在车子上故意揉着眼睛,奶声奶气地说:“好饿呀,我都两天没吃一口东西了。”可她嘴上这么说着,眼睛却偷偷地瞧着周围热闹的景象,那模样别提多可爱了。三个人这一配合,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把逃荒的场景演绎得活灵活现。

他们一路不敢耽搁,日夜兼程。终于有一天,来到了东京。白天的时候,他们依旧像之前一样,四处乞讨。等到太阳渐渐西沉,天边被染成一片橙红色,就像一幅绚丽的油画时,有当地的官员走过来,对着裴福说道:“老头子,你这车子可不能停在这儿,赶紧推走。”裴福赶忙问道:“请问太爷,俺该往哪儿推呀?”官员不耐烦地说:“我管你去哪儿,你爱往哪儿推就往哪儿推。”旁边有个好心人看不下去了,说道:“何必这么为难人家呢,让他推到黄亭上去吧。那儿既安静,又不妨碍别人。”然后又对裴福说:“老头子,你看,那不是鼓楼吗?过了鼓楼,有个琉璃瓦的黄亭子,去那儿就行。”裴福连忙道谢。这时智爷还在忙着向路人要钱,裴福喊道:“我的儿啊,别跑了,咱走吧。”智爷停下脚步,问道:“爹爹,咱去哪儿呀?”裴福说:“没听见那位太爷说嘛,咱去黄亭子那儿。”智爷听了,把纤绳背在肩头,拉着车往北走去。没走多会儿,就到了鼓楼,果然看到那边有个黄亭子,便把车子放下。他们把英姐抱下来,让她也活动活动筋骨。

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笼罩着整个世界。他们又把被褥拿下来,在黄亭子的台阶上铺开。英姐困了,他们便让她先睡。智爷和裴福却怎么也睡不着,一个是因为心中惦记着大事,就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头;另一个是上了年纪,本就睡眠浅。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裴福悄悄地问道:“大爷,咱们已经到这儿了,可有什么打算?”智爷说:“今天先将就过一夜。明天找个机会,晚上我就去探探情况。”正说着,只听见那边传来“当当”的响亮锣声,原来是两个巡更的人。智爷和裴福便不再说话。只听见巡更的人问道:“那边是什么?哪儿来的小车子?”又有人回答说:“你忘了,这就是昨天那个逃荒的,地面上的张头儿让他们在这儿的。”说着话,他们敲着锣,往别处去了。智爷见他们走远了,便在席篓里面揭开底屉,拿出些轻便的食物,和裴福一起吃了,然后和衣而卧。

第二天,太阳还没升起,天边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就看见一群人扛着铁锨、镢头,还有人抬着大筐、绳杠,一路上说说笑笑,朝着黄亭子这边走来。智爷见状,立刻迎了上去,说道:“行行好,太爷们给点钱吧。”人群中立刻有人不耐烦地说:“大清早的,也不睁开眼睛看看,我们像是有钱的人吗?我们还不知道跟谁要钱呢!”又有人说:“这么一个大小伙子,干什么不行,却伸手跟人要钱,真是没出息。”还有人说:“倒也不能怪他没出息,他这是被家里老的小的拖累了。你们瞧他这身材,肯定有一把子力气。等我跟他商量商量。”你道这个说话的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白话三侠五义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白话三侠五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