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意正自己淋着水冲洗皂角,水声哗啦,掩盖了书语的声音。一时之间,她没听清书语说的什么,只听到几个词什么落,什么生。
她懵懂地抬起头,看向书语:“什么?姐姐你说什么?”目光稚嫩,清澈透亮,带着天然的萌蠢感,让书语又感到一阵揪心。书语内心又不由自主地将岑洛川凌迟了一遍。也不知道书意为什么坚持要生下岑家的孩子,书意本身对岑洛川也无意啊!
已经说出口的话,在书意的目光中,让书语又后悔了。因为书语知道,当书意肚子里的孩子出生后,天真快乐简单幼稚的妹妹要消失了,一个艰难的母亲要出现了。
可是当场反悔,书语也做不到,能为了孩子鼓起勇气离家出走,不要姐姐们的书意,表现出了身为一个母亲最大的勇气和决心——保护自己的孩子。
当年,她们的母亲是不是也这样坚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下了她们呢?当年的环境和情况可比现在书意面对的要千难万险的多。真实情况,如今也无从考证,唯一确定的是,她们的母亲肯定只比现在难的。
书语叹口气,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说完又戳了一下书意的额头:“都要做母亲的人了,以后可不允许任性妄为了。有什么真实想法,一定要找我和姐姐说,不许放在肚子里,知道吗?”
书意欣喜地拉住书语的手,用力的点点头。她正在考虑用什么说辞来说服梓婋和书语让她留下肚子里的孩子呢。没想到书语先一步妥协了。
书意感激地拉住书语的手道:“姐,谢谢你。我就知道你最疼我了。”
书语理理她的头发:“孩子生下来,我们一起带。除了他没有父亲外,只会比别人多两个母亲。我们三个一起疼他爱他。”
“嗯!”书意喜笑颜开。
一个新的生命就这样被保了下来,至于日后会是什么光景,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
荣宅内,自从书意逃脱后,荣帆是忐忑一段时间的。在惩罚了抓人不利的跛三后,荣帆就开始冥思苦想,想对策应付梓婋。
岑氏特别不解,凭她言梓婋再厉害,于他们荣家来说,她是晚辈是亲戚,还能对荣家怎么样呢?再者说,她言梓婋是岑家的义女,论关系,可是得喊她姑母的。
“你就别担心了。她还能真对我们下手吗?”岑氏喝着燕窝,语气轻松平淡,品咂了一口,对身边的陪房妈妈抱怨道,“这白燕的品质是越发次了,言家送来的雪燕呢?怎么不熬了给我吃?”
陪房的妈妈是岑家的老仆,叫柿花嫂,跟着岑氏嫁到荣家,又在荣家成了家,她的男人就是荣水才的叔叔。
柿花嫂见自家的姑娘这般问,心里不由地叫苦,自家的姑娘,虽然年幼失祜失孤,但被本家收养后,那是享尽了富贵,养成了娇气的性子。什么都要用好的吃好的,可是荣家这几年的经济情况又。。。。。。
“姑娘,你忘啦!言家送的血燕不是折价卖了吗?卖的钱,正好上次龚家及笄宴,买了簪子让大小姐送礼了;剩下的,给大少爷做了束修和这次言家寿宴备的礼物。”柿花嫂小声地提醒着。
岑氏听了,的确是这么一回事,瞬间就没了胃口。她从小金银窝里长大,何曾吃过衣食住行的苦?嫁了人,反倒要受柴米油盐的苦。心中不好过的她,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坐在书案前,离岑氏有一段距离的荣帆心里想着事,就没在意老婆那边的动静,而是手里不住地盘着文玩核桃。快速旋转摩擦的核桃,体现着他心里的焦躁不安:“你太乐观了。言家表哥没跟我多说什么,表嫂难道没跟你说言梓婋的事吗?梓昭的腿,就是她弄残的!再说,她到应天才多久,生意就做的这般大,可见实力和势力都不俗。连表哥都没有与她正面交锋,我们岂不是她动动手指的事?”
岑氏皱眉头:“你这也太危言耸听了。商人是商人,我们家是文人,中间隔着天堑呢!她本事再大,还大的过王法?要是她真的对我们出手,我就找我大哥告她去,看我大哥怎么收拾这个不孝女。还有,老四那丫头是言梓婋的侍女,难不成还能为了个侍女和我们荣家做对吗?”
荣帆想说哪怕是她言梓婋的一条狗,也不见得谁都能动。言梓婋当初和钱家的官司,中间有个方永昌插进来,言梓婋不也不遗余力地保下了姓方的吗?荣帆本想再解释几句,但是见老婆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觉得和老婆是说不通了,便歇了继续商量的心思,想省省力气了。
这个时候荣卿敏进来了,瓜子脸,细长眉,樱桃嘴,和清丽的梓娀梓嫱相比,这个姑娘多了几分艳丽和妩媚。她比梓娀小一岁,但心性可比梓娀梓嫱都成熟的多,心思也深的多。她和荣卿文是双生子,身为妹妹,却比哥哥更加有主见,更像个姐姐。随着年岁渐长,很多事情,荣帆都会有意问问她的意见。这次他们一家四口不远千里到应天,很大的原因,是卿敏主导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荣家是书香世家,传承多代,家族底蕴深厚,族体庞大。但,越是庞大的家族,越需要足够的金钱,才能体面地维持下去。书香门第,不善生产,到了荣帆手里,名头响亮,兜里精光。荣帆虽然是族长,但是一个手里无钱的族长,这几年勉强靠售卖土地和古董维持,如今眼看着就要维持不下去了。荣帆知道再这么靠倒卖祖产过日子,迟早一家子都得上街讨饭去。于是就和妻儿商量如何搞钱。
岑氏的意思是去岑家探亲归宁,怎么着岑家的大哥不会见死不救。荣帆却不同意,他没这个脸去靠妻子的娘家接济。荣帆的意思是到应天,应天好歹还有一点田地和铺子,可以靠着佃钱和铺子的收入维持维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今卿敏卿文都大了,卿文得找一个好的老师,准备乡试前的最后冲刺;卿敏,得相看人家。应天是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大学问家多,官宦也多,对于卿文和卿敏来说,不管是科考还是相亲,都是有好处的。卿文经由言铿修的介绍和引荐,现在跟着应天的宿儒张桥,学问上倒不必太过担心。最近半年来,做的文章,张桥表面上没多说什么,但私底下对荣帆夫妇说过不止一次,来年乡试,榜上必有荣卿文一席之地。这让荣帆夫妇如同吃了定心丸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