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西域贾人络绎于途。
李世民携长孙皇后至泾阳。
泾阳县城,重建之后,焕然一新。水泥与青砖砌就之城墙,坚固宏伟,气势非凡。城门之处,官兵严谨,检验出入之证,对往商贾,严格盘查。
部分西域商人,面露难色,对泾阳县之商品税,难以置信。昔日,西域商人自本国携商品至大唐,售之,获利颇丰。再自大唐携瓷器丝绸归,亦赚得盆满钵满。
尤其是琉璃,昔日西域琉璃于大唐颇为畅销,然今却门可罗雀。其琉璃之成色,不及含光阁之十之一二。
乃至众多自薛延陀来之商人,赴泾阳县售羊毛,泾阳县之纺织厂,尽数购入。
李世民亲身体验泾阳之交通,泾渭分明,即便马车络绎不绝,亦无拥堵之象。
"泾阳之变,真可谓日新月异矣。"李世民自马车小窗向外望,每经路口,皆有差吏专职指挥交通。
李世民马车缓缓北行,往行政区而去。此行乃微服私访,故泾阳县官府未知皇帝之至。
"一二一,一二三四!"一阵整齐之口号声,随风传来。
但见一群身着短打之年轻人,跑步之中,挥汗如雨。
"二哥,此辈看来并非士卒。"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道。
"彼等衣上书泾阳县学,难道是县学中之学子?"李世民见此年轻人衣上字样,不禁心生疑惑。
长孙皇后闻言,一时愣怔。学子不读书,为何跑步?
马车继续前行,李世民见一水泥建筑,门前悬有“外贸局”之匾额。
李世民命李君羡停车,遂与长孙皇后下马车,径直往外贸局而去。
外贸局内,人潮往来不绝,众多西域商人手持官文,面色愉悦。
外贸局官员,忙碌非常,连询问西域商人,亦不懈怠。西域商人面带笑容,毫无不耐之色。
得官文者,西域商人激动难掩;未得者,则失落无比。
除西域商人外,大唐商人亦然。
商人望向李世民,见其贵气逼人,遂拱手为礼。
"在下李仲,长安商人也。不知兄台何故如此沮丧?"李世民向商人询问。
"李兄安好,吾本欲赴西域贩货,惜外贸局不许,言是管控之物。唉!"商人叹息一声。
"管控之物?莫非是铁?"李世民闻言道。
"非也非也,自然不是铁。此乃朝廷所禁,吾尚未敢触犯。
乃是泾阳所产之精盐与霜糖,此二物于泾阳颇为紧俏,若非执行限购之策,西域商人恐怕早已将货物一扫而空。"商人言道。
"此外贸局,难道专职管理与其他国贸易之事?"李世民询问。
"然也,尚需征收进出口贸易之税。即是外来者在泾阳售外国之物,需纳税;自泾阳运货至外国,亦需纳税。"商人耐心解释。
"税率几何?"李世民询问。
"此税率视商品而定,有者五成,有者翻倍。"商人答道。
"税率如此之高!尔等岂非亏本?"李世民惊异,税率如斯,尚能盈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