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利可汗闻李道宗已至灵州拦截,大惊失色。匆忙逃入荒谷中避难,不敢再求苏泥失。
苏泥失亦惊惧,急遣人搜捕颉利可汗,否则恐遭李道宗所灭。
数日后,颉利可汗为苏泥失所捕获。
“苏泥失,速释我!吾与汝同族,放我去吐谷浑,他日必返。若交唐军,汝日后亦然。”颉利可汗狂怒对苏泥嘶吼道。
“颉利,若非汝压同族,偏信胡人,东突厥岂至斯境?今吾唯求保部落,绝无可能放汝走。”苏泥失摇头道。
颉利可汗闻言,闭目咬牙,心中极不甘。
苏泥失派人传信李道宗,言颉利可汗已找到,在苏泥失牙帐中。
次日,李道宗率军至,自苏泥失牙帐中带走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被囚于囚车,军士严加看守。
李靖之捷报传至长安,城中欢呼声此起彼伏,共呼大唐万岁!
李世民览捷报,心中大悦,至此,东突厥宣告覆灭。
李道宗将擒颉利可汗之讯传回长安,李世民闻之,激动不已,终雪渭水之盟之耻。颉利可汗被生擒,李世民感扬眉吐气,心甚畅快。
此时,陆家庄已铺就水泥路。虽不及后世之质,然亦堪用矣。
陆通自程咬金处闻东突厥之战已定乾坤,遂思如何经营漠北之地。
历史上,李世民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之策,尊重并保留突厥之社会组织与风俗。于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属宁夏)间,设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归附之突厥降户。
在突厥原居地,李世民设立定襄、云中两都督府,以管理留居之突厥民众。这些府的都督由突厥本族首领担任,并可世袭。此举创立了新型的羁縻府州制度。
此羁縻府州制度,虽与后世民族自治区有相似之处,实质上却有天壤之别。
后世之民族认同感,非大唐可比。后世民族自治区之政策,旨在渐除陋习,徐图革新,与唐朝之都护府等制度有别。唐之都护府等,重在监管治理,而非深层变革。
唐之国力强盛时,归附之蛮夷或安分听命。然国势衰弱,彼辈必生乱。
北方确为大宝库,不仅有天然牧场,且藏矿藏。善加利用,对解决世家问题,大有裨益。
大军未班师,朝堂已议东突厥之地如何处置。
有人提议将突厥之民打散,迁入关中地区,以渐教化之。
有人建议效仿旧都护府制度,驻军监管即可。
朝臣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朝堂之上争论良久,未得出定论。
朝臣之提议虽佳,然未令李世民完全满意,各法皆有隐患。
李世民偏好治本,而非仅治标。
此时,陆通正于书房奋笔疾书。
东突厥之地,战略价值重大,无论未来经略西域,抑或征讨高句丽,均极为重要。
陆通心中已有所筹谋,以经营东突厥之地。
此刻,陆通令陈忠招募工人,修筑泾阳至陆家庄之路。陆通意欲将此路修为水泥路,以此作为宣传。
喜欢大唐镇国公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大唐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