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通获李世民亲笔题写之“赤霞”与“银沙”两个名字后,旋即于泾阳县开启了红糖与白糖之大力宣传。
彼时,泾阳之地,风声四起,路通踌躇满志,调遣人手,张贴告示。
那榜文之上,御笔之名熠熠生辉,引得众人纷纷围观,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此相当于泾阳县之红糖与白糖获得了皇帝之认证,当属贡品之列。
如此一来,泾阳县之红糖和白糖之档次瞬间擢升。
当然,陆通仍旧会推出平民之款,旨在让泾阳县之百姓皆能吃得起白糖与红糖。
其心仁慈,目光长远,深知百姓之所需,欲使这甜蜜滋味,能入寻常百姓家,共享此等美好。
除此之外,陆通更发布告示,广征泾阳县各地之美食食谱。
但凡有人甘愿投稿至《泾阳报》,皆可获一笔丰厚之报酬。而且日后倘若有人使用该食谱,皆需缴纳一定之使用费。
此告示一出,泾阳县内顿时沸腾,众人奔走相告。
那街头巷尾,茶肆酒楼,皆在热议此事。
有心之人,纷纷归家翻寻祖传食谱,欲借此良机,获丰厚之赏,展自家厨艺之风采。
这一举动非但未令人们敝帚自珍,反倒是引得众多人士甘愿拿出。
毕竟能够凭美食传家者,实乃少数。空有食谱却无精湛手艺,倒也徒然浪费了食谱。
还不若投予《泾阳报》,收取些许专利之费,亦算得是细水长流之敛财良法。
一时间,泾阳县中,无论士农工商,皆踊跃参与。
那怀揣食谱者,满怀期待,纷至沓来,皆望能借此机缘,为自家谋得一份长久之财帛。
泾阳县之消息,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传至中书省及各大世家耳中。
朝廷闻此,颇有不解之意,而世家则对泾阳县此般举动表示嗤之以鼻。
其皆言:“傻子方会将自家之传家食谱交付出去。至于那所谓之专利费用,他人若不给,又能奈其何?”
世家子弟们交头接耳,面露轻蔑之色,皆觉泾阳县此举荒唐至极,全然不看好。
他们身居深宅大院,自恃尊贵,难以理解此等新生之事。
长安城,皇宫之内,显德殿中,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等一干重臣闲聚一堂,论及了泾阳县收集食谱并刊登于《泾阳报》此桩事宜。
但见殿宇巍峨,金碧辉煌,君臣围坐,气氛和融。
香炉袅袅,轻烟缭绕,众人神色各异,或凝眉沉思,或侃侃而谈,皆对此事饶有兴致。
宫人在一侧恭谨斟茶倒水,时不时轻步呈上鲜果时蔬。
但见那宫人仪态端庄,莲步轻移,手中托盘稳稳,其上鲜果色泽鲜艳,时蔬鲜嫩水灵。
她们低眉顺眼,动作娴熟而轻柔,不敢有丝毫疏忽懈怠。
李世民望着一众重臣,启口道:“诸位爱卿,尔等觉得泾阳侯此般举措如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