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虽小,亦为大唐友邦。汝为地方官,当以大局为重,不可轻举妄动。
即刻停止行刑,待朕查明真相后再做定夺。钦此。"
内侍领命,速备马匹,日夜兼程赶泾阳。李世民继续朝堂安抚群臣,平息风波。
"诸位爱卿,陆通之事朕已安排,不会影响大唐威信。但朕也希望诸位吸取教训,今后处事务必审慎周全,不可轻率。"李世民话语透威严,众臣逐渐安静。
朝堂上,虽有少数人对陆通行为不满,但在李世民安抚下,大部分官员表示理解支持。
当天,陆通身着伯爵礼服,威严肃穆立于刑场中央,亲自监斩。
刑场气氛紧张肃杀,四周百姓围得水泄不通,目光中既有期待也有不安。
陆通命县丞上前,细数倭国使者罪状,言辞激昂,直指使者对百姓之害。
"尔等异邦使者,在大唐境内肆意妄为,欺压百姓,扰民害民,罪不容诛!"县丞声音响彻刑场,激起热烈掌声与欢呼。
泾阳百姓拍手称快,虽非自家女儿受害,但谁能保证下次不轮到自己?陆通此举,无疑是给他们吃下定心丸。
此时,一名内侍飞马赶到,高声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陆通接旨,朕闻汝擅自处斩倭国使者,此乃大忌。倭国虽小,亦为大唐友邦。汝为地方官,当以大局为重,不可轻举妄动。即刻停止行刑,待朕查明真相后再做定夺。钦此。"
内侍话音刚落,刑场气氛凝固。百姓纷纷对圣旨行礼,随后目光转向陆通,想看他如何应对这变故。
陆通面色未改,眼中闪过坚定。
深吸一口气,高声道:"圣旨已收,然此等恶徒,不斩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正纲纪!"
说罢,陆通果断下令:"斩!"
刀斧手闻言,大刀高举,准备继续执行处斩。
刑场百姓一时不知所措,有人惊呼,有人叹息,但更多对陆通敬佩。
刀斧手高举斩首大刀,阳光下寒光一闪,大刀如雷霆落下。
倭国使者头颅与身分离,鲜血喷涌,头颅滚落,发出沉闷声响。
刑场上一刻静止,四周死寂,落针可闻。
"泾阳伯,你胆敢抗旨!"内侍见状,面色大变,声音颤抖。
陆通面冷峻,目如炬,缓缓转身,面对内侍,语气坚定:"本官身为泾阳伯,守土有责,维护一方安宁。
此等恶徒,若不严惩,民心涣散,法纪废弛。今日之事,陆某自当上书朝廷,陈述原委,任凭处置。"
陆通话语掷地有声,传遍刑场。百姓起初震惊,后渐平复,眼中闪敬佩感激。知陆通保护他们,维护正义。
内侍见陆通坚决,一时无言,收起圣旨,愤然离去。陆通转身向百姓拱手:"诸位乡亲,今日事已了,散了吧。"
百姓回应,点头称是,高声喝彩。刑场气氛由紧张变热烈。
陆通英勇之举,赢得百姓心,赢得更多支持信任。
喜欢大唐镇国公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大唐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