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国和蜀国也是文明的一种,它的起源晚于西王母文明和炎黄文明。虽然晚了一些,但是,有很多先河,茶就是其中一个。茶是南方的一种树种,饮茶和茶业初兴于巴蜀,所以,我国最初使用汉语汉字的黄河流域,不但没有茶的概念和知识,连最早记述茶的“荼”
和“槚”字,也是据巴蜀方言茶的字音,在当时的文字中选借的。如茶字前身的“荼”字,原来就具“苦菜”、“杂草”和“白色”等多种释义;
《茶经》茶之名荼、槚、蔎、茗、荈等字,源于巴蜀上古茶的双音节方言。实际不只上面几个名字,可以说我国历史上所有的茶和茶义的名与字,无不都出自巴蜀方言。这一点,除巴蜀再没有别的省可以举出我国史籍中的茶名茶字,是出自他们的方言了。既然我国乃
至全世界的茶名茶字都源出巴蜀,巴蜀是我国和全世界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也就不言自明了。
更有西晋家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诗
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
门有连其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临林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踰蟹蝑。
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从“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二句看出茶在当时是主流饮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源于道,自然在道中。“巴蜀的茶也和道有关,所谓道法自然就是大自然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道家讲的是回归自然本性。而日本的茶道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与
其说是茶道,不如说成是喝茶的一套虚头把闹的把戏罢了。正宗的茶道在中国,中国的品茶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风格、兴趣、性格,而且还能看出一个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听完苏教授的一番话我犹如听圣贤讲书,原来茶起源于巴蜀。
胖子说:”看样子是茶了,你们说能吃不。“
我说,“能吃,但,这个不能吃,也不能泡茶,保质期已经过了。”
苏教授说:”中国茶传到印度,竟成了吃的了,真不知道是怎么传的竟成这样的结果。”
爱丽丝嘟着嘴说:“茶,一个茶所引起的一段甜蜜的爱情,这不亚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你们说对吧。”
胖子说:“美女,你说得太对,没能看不出来外表冷艳的你竟然是这么温柔浪漫。”
爱丽丝侃道:“胖子先生,您这身肥膘,还能淘沙,也算是奇迹了。”
胖子说:“那是,我胖子是何许人呢。”
胖子说:“这回可以休息了吧。“
潘子说,“嗯,大家休息一下吧,吃点东西。”
 ;。。。 ; ;
第十章 不解
我拿出背包里的食物和苏教授还有鲍勃聊天:“二位都是对历史有过研究的人,你们怎么看这座墓?”
苏教授道:“巴蜀自古研究的资料就少,这次的大墓可能让我们了解更多关于巴蜀文化。”
鲍勃也迎合说:“的确,巴蜀的资料很少的,能找出的人也很少,巴蜀也很神秘他们在崇山峻林的大山里,古人都是靠口头相传的。”
苏教授一旁说道:“不过,也不一定,从周朝的时期巴蜀文明就很厉害,这次就是一个重大发现,没准能改变我们现在的看法。”
鲍勃说:”嗯,在利益和知识面前我们都是朋友,对吧,苏教授,哈哈哈。“
苏教授笑了笑继续道,相传,巴蜀皆为黄帝子孙,是高阳氏额领的一支,有着悠久而**的始源。巴蜀文明是继西王母文明、炎黄文明、蚩尤文明后的又一个璀璨的明珠。
在蜀地,很早便有蜀王祖先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前后相继的记载。大概说来,蚕丛、柏灌时代反映着采集经济为主的生活,鱼凫反映着渔猎经济为主的生活,杜宇则已进人以农业为主的时代,开明则成为拓地千里的强国。而春秋中叶以后,特别是开明氏
九世开明尚迁于成都后,蜀国才进人有世代可纪的信史时代。
巴国有巴氏、樊氏、kkk氏、相氏、郑氏等五姓,五姓共约掷剑,唯巴氏子务相中石穴,共约乘土船,唯巴氏不沉,于是被立为君长,乃从夷水(清江)至盐阳建国于夷城。这个故事来源于《世本》,应是巴族最古的传说。至于巴人的统治者,则是宗姬的后代,称为
“巴子国”。
巴蜀的最初起源跟当时的新石器时期文明离不开,可以说,没有那时的文明就没有后期的巴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