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焦芳、王鏊和杨廷和四个大学士在内阁也为这事着急。
李东阳到奉天门找刘瑾,刘瑾不见他。
焦芳走一趟,刘瑾也不见。
王鏊和杨廷和跟刘瑾没有交情,李、焦的面子不管用,他们当然不会白走一趟。
四个人在内阁束手无策。
吏部侍郎兼典诰敕梁储进来说:
“情况危急,诸公为何袖手旁观呢?”
李东阳说:“刘太监不让我们见一面,有什么办法呢?”
梁储说:
“那就见死不救?你们都是伴食宰相。如此折辱士大夫,你们问心无愧吗?前回侍郎熊绣罚米塞上,要他亲自运输,国家体面何在?天下数千官员被罚米,家破人亡的人大有人在。前巡盐御史彭程死了十几年,查出盐仓亏损,罚他的家人,他家就剩一个孙女,无法补偿,竟卖自己抵债,士大夫还要不要体面呢?”
焦芳说:“这也不能怪执政,假如天下的官员都清廉,又怎能问罪呢?只怪现今做官的没有一个干净,一抓一个准。随便抓一个,先定罪再要证据。试问,谁敢说自己没罪?”
李东阳说:“先想办法解决眼前的事吧。晚上你到刘太监家走一趟,他只听你的。”
焦芳一听就跳起来,说:
“又将事情推到我身上?谁不知道他尊重你。”
李东阳长叹不语。
刘瑾专横独断,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内阁也提不同意见顶回去。
但顶没有用,不合刘瑾心意,他们送去的文书无不打回再议。
内阁要给历史个交代,于事无补还得顶。
焦芳基本上站在刘瑾一边,甚至刘瑾的许多主意是焦芳出的。
王鏊和杨廷和说话不管用。李东阳能起一点作用,可为挽救倒霉的官员,就让他疲于奔命了。
焦芳还常常给他气受。
焦芳的儿子没能中状元,本是刘瑾的主意。给他个二甲一名,还是李东阳帮他向刘瑾说情。
可焦芳硬将儿子没中状元一事,说是李东阳背后使鬼,常常借机谩骂他。
梁储说:“再跪下去,大多人都没命了,还等到晚上?”
杨廷和气不过,说:
“我去找他,叫他拿我的命,换那些官员的命。”
说着转身就走。王鏊跟在后面也出去了,边走边说:“连我这条命也抵上好了。”
他们出去后,焦芳见事情闹大,忙叫一个跑得快的中书舍人,赶在他们前面去见刘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告诉中书舍人:“务必赶在他们前面,就说我叫你去的。”
刘瑾当然不能闹到两个大学士出面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