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心里有了你的影子
这个世界的寂静像倾斜在玻璃上的光
在树林深处灰色野兔踩断枯枝的声音里轻轻回响
我行走在万物里
把光藏在心里
把你藏在心里
尽管当年的戈壁荒滩早已经变成了繁华的城镇和城市,人生也几度秋凉,年少时的生活带给我的感受仍然是超越一切的,是温暖的,是充满留恋之情的。记得在很多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在一个有着薄薄雾气的清晨,我走在上学的连队公路上。四周是方方正正的一块块条田,其中有几块地里播种了冬麦,短短的麦子正长成一块块的绿茸茸的大地毯,我心里什么也没有,就那么不紧不慢地走着,太阳还没有升起,真正属于深秋的寒冷空气还没有降临,长空蔚蓝,几座白云山安坐在角落里,天空空荡荡的,上面什么也没有,但是传来了一声声清晰的雁鸣,那是大雁的叫声,每年秋天我都会在垦区的田野上空看到它们、听到它们,过了一会儿,大雁的身影出现在天空上,它们排成熟悉的人字形,雁尾甩来甩去,不断地变换着队形,仿佛长空中刮着的风不断地吹乱了它们的思绪。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早晨,雁群的叫声悠长嘹亮,带着一种有点凄凉的尾音逶迤远去,而小小的我心里好像第一次装进了一种类似乡愁的东西,但是那种思绪很美,它把那天田野的样子、朝阳的光线、天空中大雁排成的队形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我好像一直很想在那张故乡图画上再写上一行什么文字来纪念它,但始终不忍破坏它那悠然的美,终究什么也没有写下。
生活需要欣赏。中央音乐学院的周海宏教授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不去听经典音乐的三个问题——听不懂、不习惯、太难听,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不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去解说音乐,音乐何须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感受纯听觉的美就是最重要的欣赏方式;音乐是情绪的艺术,感受纯内心的无可名状难以言传的细腻微妙动态即时的情绪感受,是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音乐理解没有标准答案;简单的东西容易腻,复杂的东西受众小,人的审美有心智的问题,人的所有的心智都是要成长的。这个观点也通用于理解生活,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文学理解也没有标准答案,人类的悲欢各不相同,但是,世界上的水是相通的,人类心灵的广阔胜过一切汪洋。
“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兵团社会生活,哲学能给予人生的启示是什么呢?那就是所有的经典都是被实践过了的生活,而人生的魅力在于,生活充满了未知。
生活是滚滚向前的人生河流,是生命获得恒久价值的唯一希望。生活在不断地创造属于它自身的哲学,生活不断被超越的种种可能是哲学思考的产物也是哲学创造的开端。一切的真理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唯有源源不绝的生活才是一切智慧的启蒙书,没有认真阅读过它的人,就不配也谈不上对人生的点滴领悟。”
七十年来,兵团生活给予人类精神的影响是深刻而且广泛的。在它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奉献,开创,希望,梦想。没有一代人的生活是容易的,也没有一代人的理想是容易的。但是,每一代人都会拥抱属于自己的生活,生活也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我寻找着你啊
多少年来
我对你的忠贞从未衰老
西风渐渐
你的形影消融在自然万物
你的声音无声在苍茫大地
你你在哪里
我想,终其一生,故乡在我的心里都不可能再改变了,无论它是贫瘠的还是富庶的,我都不能不爱它。那些漫长岁月里的平淡的流年,亲人们默默无言的陪伴,就像一首寂静之歌,满怀着深情,流淌在我的灵魂深处,流淌在我的。当我回望我走过的人生道路,生活此刻是诗意的,就像每一个竭尽全力渡过了生活惊涛骇浪的人,当他回首往事,尽管坎坷和磨难的过往仍然余音袅袅,但是,他人生的河流已经汇入了生命的大海,他的心不会为曾经的悲伤再起哀痛,而是会对眼前的宁静和安详致以崇敬。故乡是值得这样的崇敬的,它就像敦煌莫高窟里珍藏的艺术瑰宝,即使身在山腹的黑暗之中,那些壁画和造像也会在岁月的长河中流光溢彩,一直闪闪发光。
通往故乡的路,永远都不会太漫长。散文集《大地上的故乡》即将付梓,我深知它的窘迫和简陋。它是自然之野上的一朵小花,一首故乡歌谣,如果读者觉得它动听,觉得自己内心深处对故乡的一腔挚爱之情和它的朴素产生了共鸣,这是它的荣幸。周海宏教授说:“人的所有的心智都是要成长的”,我想,我也一样。真情无需多言。谨此奉读,以序。
倪臻
2021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