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分钟后,一辆小货车缓缓驶来,停在了越野车的后面。
司机跳下来,一把拉开货柜的门。
货柜塞得满满当当。
王长辉随手拿起一件被气泡膜层层包裹的东西,好不容易才把它拆开。
当他看见里面的物品时,惊呼道:“这……这是古籍!”
“古籍复刻本。”孙宇翔在一旁笑道,“这是刘琦的奇思妙想,文化博物馆总得有点镇馆的玩意儿,哈哈哈。据他说,把这些玩意儿弄到手,他也煞费了一番功夫!”
这时,阿布来提骑着一辆三轮车突突驶来,车斗里堆着从巴扎收来的旧乐器。
"王局长,这些将来都可以摆在儿童阅览区!"他停下车,从车斗里拾起一件掉漆的都塔尔,看得出来有些年头了,"孩子们摸着父辈的琴,才能读懂墙上的诗。"
王长辉接过琴,注意到琴柄上刻着行小字:1997年莎句非遗普查纪念。
装修最后三日,整个莎句都醒了。
退休教师自发来给图书分类,民族刺绣合作社的姑娘们连夜缝制艾德莱斯绸书签,烤肉店老板把馕坑支在工地门口:"吃饱了才有力气搬运文化!"
最让人动容的是十二木卡姆老艺人们,他们每天排练完就来安装书架,热依罕大婶甚至贡献出了祖传的用桑木琴盒改造的阅读灯。
书店开业当日,王长辉躲在二楼露台,静静地看着书店里涌动的人潮。
维吾尔族母亲带着头戴花帽的小女儿,拿起一本汉文碑帖,仔细观摩。
一个维吾尔族学生用刚学的汉语轻声朗诵着汉语版的《福乐智慧》。
几个柯尔克孜族牧民正对着电子屏里的《格萨尔王传》投影出神。
"王老师,"稚嫩的童声在王长辉身后响起,古丽扎尔捧着一个布满裂纹的陶埙,满脸羞赧,"这个能放在非遗传承角吗?爷爷说它听过沙漠里所有的故事。"
女孩身后跟着捧着旧书的各族孩子,他们眼中跳动着王长辉熟悉的火焰,那是他初到莎句时,在乡村小学破旧图书室里见过的光。
黄昏时分,当最后一缕夕阳掠过《丝路文脉》主题书架,王长辉轻轻按下了一个开关。
整座建筑突然流淌出轻柔婉转的十二木卡姆的旋律,这是嵌入墙体的音响发出的声音。
王长辉转身望见热依罕大婶正站在一个书架前,手中翻阅着一本《大唐西域记》,她的手指恰好抚过玄奘的画像。
此刻,晚风刚好穿过书局镂空的窗棂,将桌上敦煌曲谱的复刻本翻到《阳关三叠》那页。
王长辉立刻摸出手机拍下了这个场景,打开微信,在朋友圈里定位显示"江南书局·十二乐章",配文只有四个字:此心安处。
晚上十点,当他最后一个走出书店,锁好门,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被月光勾勒出金色轮廓的古朴房舍。
“我终于……在莎句建了一座书店,还当了一天老板……我没有食言!也再无遗憾!”
回到宿舍,当他打开电脑,发现有一封来自莎句小学的邮件。
邮件只有一张图片,上面是孩子们稚嫩的笔迹:"王叔叔,我们排了课本剧《玄奘遇见木卡姆》,能去新建的书店演出吗?"
王长辉有些动容,心中忽然浮现出一句诗:春风不度玉门关,且栽梧桐引凤还!
他迅速敲下两个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