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木卡姆艺人们围坐在褪色的艾德莱斯绸幕布前,那些曾经缀满祖母绿宝石的流苏如今只剩几缕残线,在中央空调的出风口下瑟瑟发抖,像是被飞天神女飞升后遗弃的陈旧璎珞。
孙飞扬的投影笔扫过全息屏上的龟兹乐舞图,金箔贴就的飞天乐伎随着他的动作旋转起来,腕间铃铛在虚拟空间里叮咚作响。
""四百年前,你们的祖先在莎车王宫演奏时,乐师手腕上、腰间系着金铃铛……"
"叮!"热依罕大婶突然拨动热瓦普的钢弦,折断了孙飞扬刚起的话头。
蒙着六十年尘灰的老蟒皮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震颤出苍劲的共鸣,音波撞上角落里覆着防尘布的智能编钟,钛合金支架发出蜜蜂振翅般的嗡响。
这些从西安运来的智能乐器能模拟128种音色,此刻却在维吾尔老艺人的集体沉默中显得格格不入。
老妇人镶着红珊瑚的银耳坠在暗处划出血色弧线:"给舞姬伴奏的金铃铛?现在要我们给西安来的戏班子当响器?就像巴扎上给杂耍猴子敲锣的乞丐?"
热依罕大婶的话音一落,如同四月飞雪,将排练厅的空气骤然冻结。
阿迪力调试萨塔尔琴弓的手指悬在半空,松香碎屑簌簌落在智能地板的感应区,激起一圈幽蓝的电子涟漪。
蒙着白布的电子编钟突然自主鸣响,"敦煌箜篌"模式的预制音色与未散的热瓦普余韵绞缠成诡异的二重奏,穹顶的全息星空投影随着节奏扭曲成漩涡状的光斑。
可惜失去老人们手中乐器齐奏的主旋律,任凭高科技的音乐设备如何挽救,也无济于事。
所有配合的声音骤然响起,却又戛然而止。
孙飞扬连忙走到热依罕身前,黄色的军靴碾过地上的鹰笛簧片,碎玉般的脆响惊醒了凝固的时间。
"不是伴奏,是共生。"他调出疏勒乐谱的全息投影,那些蝌蚪状的乐符仿佛穿越了西域的黄沙,在尘埃中游动,恍如被惊散的沙蜥蜴群,"就像八世纪疏勒乐伴着胡旋舞穿越帕米尔……"
孙飞扬的声音落入一片死寂,没有溅起一丝波纹。
他只好朝帷幕旁的王长辉投去求救的目光,见王长辉也是两手一摊,一副束手无策,只能你来想办法的模样。
孙飞扬苦笑一声,为了掩饰内心的无助,故作潇洒地两手插兜。
可惜,裤兜里并没有后悔药。
孙飞扬永远记得王长辉第一次把他带去莎句十二木卡姆传承中心的那天。
他们如普通观众一般坐在台下,当十二木卡姆那古朴苍劲的乐章一响起,孙飞扬便冲动站起,吓得身旁的王长辉赶紧把激动的他硬拽回座位。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这……这就是我这几个月奔波在新疆大地上却苦寻不得的舞剧音乐!”孙飞扬激动万分。
可是第一次排练就出了这种岔子!
民族文化的岔子。
应该怎样向这群为十二木卡姆骄傲了几十年的艺人解释,十二木卡姆本就是伴奏的舞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