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辉虽声音不大、音调不高,但此言一出,犹如一记晴天霹雳,击碎了皆大欢喜的圆满。
偌大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那些本已起身、往公文包里装好笔记本、准备奔赴晚宴的专家们,又默默地从包里抽出笔记本,缓缓坐了下来;
那些本已喜笑颜开、三三两两相互恭贺道喜的领导们,旋即一起扭头,一边诧异地望向声音出处,一边重新握紧了手中的笔。
谁也没料到,在大家看来形式大于内容的评审推荐会上,临近无足轻重的会议尾声,一个以观礼身份做客莎句的人,竟如此无礼。
所有人脸上的喜气,此时变成了怨气。
所有人的目光也同时汇聚在了王长辉的身上,都想看看这位搅局者,要怎样挥舞起搅屎棍。
作为会议主持者,黄勇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
让“十二木卡姆”艺术走出新疆,在全国落地开花,是他从援疆伊始就悄然生长在心底的梦。
自从他来到莎句,了解到这项世界级的非遗艺术后,惊叹之余,又甚为惋惜。
一项世界级的非遗,听起来层次很高,但影响力却很低。
要想名副其实,怎能永远窝在新疆、窝在莎句?
如今,艺术团在莎句分指的推波助澜下,即将扬帆起航,黄勇的这个梦也无限接近于真实。
在这个关键当口,任何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对黄勇来说,都是极度刺耳,也是不允许存在的。
更何况,这个声音,竟出自自己曾经最看重、最倚仗的下属!也是自己曾经最想与之一起共同奋斗、实现梦想的人!
“我请你来,是想让你助我一臂之力!即便不捧场,也不要砸场!”
黄勇的内心翻腾起滔天的怒意,但面色依然平静如水。
他只是瞥了王长辉一眼,轻轻合上面前的笔记本,淡淡地说道:“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儿,我们这次的会议目的,是集思广益,助力新疆艺术走出去。任何不加考察、持片面消极观点、同时不看好新疆艺术前景的话,就不必多说了。当然,这样的人,我们也不欢迎!”
会场开始骚动起来。
有人窃窃私语;有人盯着王长辉,嘴角浮现出厌恶不屑的笑意;有人开始收拾起面前的文件;有人看了看黄勇,又看了看王长辉,一副作壁上观的看客姿态;有人甚至还稀稀拉拉地鼓起了掌。
王长辉面红耳赤、如坐针毡。
他预想到了自己的那句话必将置自己于尴尬难堪的境地,但却完全没想到竟让自己难堪到孤立无援。
连最了解自己的黄书记也不再看他一眼,愤然离席。
“黄书记,各位领导、专家,恳请大家听我把话说完。”王长辉的语气近乎于哀求。
既然黄书记已经定了调,也就再没人愿意在此多作停留。
大家纷纷起身,鱼贯而出。
“十二木卡姆如果就这样以原生态的姿势单枪匹马走出去,别说掀起波澜,恐怕连荡漾出一丝波纹都难!”
王长辉决定破釜沉舟,一不做二不休,扯着嗓子冲着离开的人群吼道。
“你说什么?!”
已走到门口的黄勇终于停下脚步,愤然转身。
他浑身颤抖,怒目圆睁,面目由于极度愤怒而显得有些狰狞。
黄勇不再隐忍的怒意让所有了解他的人都很是震惊,王长辉的震惊更甚。
在他们看来,黄勇官场修为极佳,遇事从不慌乱,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