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照着胤禛的摹贴一笔一画写起来,“不,你这个孩子挺聪明的。看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个福相,很好,很好。这几年没留意,你们的孩子也都大了,咱们爱新觉罗氏真是后继有人了。”
胤禛觉得在阴晴难辨的天色中迎头拂过一阵和煦的暖风,他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顺畅。只是今日一腔悲哀皆为胤禩而来,皇上与他谈笑风生,对胤禩反而避过不问,不知何故,他亦不敢提及。终于听皇上问道,“八阿哥怎么样了?”
胤禛这才答道,“经御医刘恩济诊治,确为伤寒之症。儿臣前往探视时,整个人昏聩不醒,高烧不退,似不大好。”
皇上若无其事道,“是么,这是怎么回事?莫不是巫医信得太多,吃错了药了。”
胤禛一怔,只当他还埋怨胤禩送毙鹰之事,复而说道,“刘恩济说,八阿哥是外感风寒之邪,内中郁结于心,他,许是因为那件心病。”
皇上道,“哦,莫非朕还冤枉他了不成?”
胤禛道,“皇阿玛自然不会冤枉他,只是,有一件事儿子一直想向皇阿玛澄清,请皇阿玛恕儿臣欺罔之过。”
“是什么事?”
“八阿哥的雕送来那天晚上,儿臣亲眼见了,确确实实是活蹦乱跳的。当时天色向晚,儿臣匆匆过去,瞥到一眼。可见此事之中,八阿哥尚有可谅之情。”
“是么,怎么偏偏你看到了?又过了这么久才讲出来?”
胤禛不安地抬头看了一眼,“其实和儿臣一起亲见的还有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是他们亲自打开鹰笼来看的,可不见他们站出来说,儿臣才说的。”
皇上不悦道,“你倒是很仗义,可朕怎么知道,你
29、八
不是在党庇八阿哥呢?”“党庇”二字听得胤禛心惊肉跳,继而皇上又说道,“你既然这么关照他,可以撇下护驾的责任去探看他,想必兄弟情笃,不如把他的医药之事也交给你料理好了。”
胤禛推开一扇门,满以为曲径通幽,没料前路已是绝壁悬崖,若不临危勒马,必会死无葬身之地了。他感到自己的身体仿佛化为两层的磨盘,下一半黯然地背过身去,默默地听上一半自我在答话,“昨儿皇阿玛命儿臣差人探看八阿哥,那差人回奏说八阿哥病笃,儿子才亲往查看的,一时忘了轻重缓急,竟疏忽了护驾的责任,实在罪无可恕,请皇阿玛责罚。况且儿臣亦不谙医道,对八阿哥无可料理之处,请皇阿玛见查。”
皇上听他这话,方回转道,“八阿哥如今还在汤泉?”
胤禛道,“是。”
皇上话语间多了几分小心,“汤泉是御驾回京必经之地,备不住八阿哥的身子坏在那里,就不干净了,朕怕有所冲犯,是不是趁他……还好,给他挪动挪动?你们几个兄弟去商量商量吧。”
胤禛觉得自己这恶人是要做定了,便领了命想要退去,又听皇上说道,“你们都是亲王阿哥,身子金贵得很,要思各自保重,出门在外,遇上污秽邪恶之气,就要遮掩躲避,以保无虞。不是朕不近人情,殁在扈从路上的亲贵,也不是一个两个了,况且还有那么多小皇孙。”
胤禛唯喏着退出,坝上的罡风猛烈打在他烧灼的脸上,他暗道好险,差点千年道行一朝丧,幸而见机转舵有惊无险。下人赶上来给他披外衣,他却旁若无人地向那荒原走去,四顾茫茫无所见,心眼却未曾有地登临绝顶,一览无遗。他怨自己如此糊涂,竟去碰那块烫手的山芋。纠结在毙鹰之事上根本毫无意义,也帮不了谁。聪慧如胤禩,想必也已经看透了,说到底,他大事去矣,那微薄的指望犹如这一息尚存的性命,有反倒不如没有。
他不禁嘲笑自己在胤禩病榻前的意气用事,唐突而愚蠢,纵便胤禩是无辜受戮、粉身碎骨,死便是百了,又何必累得送葬人连诛呢?他犯不着,亦于事无补。他想要释然地笑一笑,只是心头积压的一块无名磐石让他笑不出口,进帐的时候他才想起来,那是胤禩对他唤出的一声“四哥”。
宝琪对悦离有几分怨怼,亦有几分体谅,第二日去看她,她和衣坐着,见宝琪来到,以为有什么事,惊得从椅子上弹起来,见宝琪软绵绵坐下,方知无碍,才放下心来。宝琪问道,“吃饭了不曾?”
悦离眼中转泪,答道,“吃过了。”
宝琪斥道,“这个时候收敛点,别嚎丧似的。”
悦离止住道,“您非得要问我这个话,引我想哭。”
宝琪轻声
29、八
骂道,“还怪我了,不知好歹的丫头。”
悦离道,“您却说我,您进膳了不曾?我听捻儿姑姑说,您这一天水米没打牙了。”
宝琪道,“那是她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