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电子书下载
杜睿说完,等了一会儿又看向了李承乾道:“殿下!打压佛门,可是对道门大有好处的!”
李承乾闻言,顿时眼睛一亮,道:“佛门不修德行,合该落败,自然要让李家祖先传下的道门出头了!”
杜睿闻言,心里不禁一阵鄙视,天底下姓李的多了,就没听说过,李唐皇室跟当年的老子李耳能扯上什么关系,无非就是牵强附会而已,就像后来几乎每朝每代都要造反的白莲教一样,都说自家的教主是弥勒降世,这牛皮吹得还要大,不过,弥勒佛不愧是未来佛,从佛门传世以来,几乎每次出现什么弥勒显灵,就是天下大乱的时候。
“那佛门不会指责朝廷偏袒道门么?”苏麟皱眉道。
杜睿闻言笑道:“道门的底子比佛门干净得多,何况道门大多是家族内部传承,比起佛门那种什么人都收,良莠不齐的情况要好太多了,既然是改革,自然是要一视同仁,道门同样也要凭借考核来发放度牒,不过,人家道门哪怕是个道童都要读道书的,自然不用太操心!”
李承乾道:“佛家的典籍都是差不多的,可是道家,每家供奉的神仙也不一样,读的道书也是不同呢!”
杜睿撇撇嘴,说道:“这有什么麻烦,就考《道德经》、《庄子》、《淮南子》什么的,然后,让那些道士集中起来,让他们编出一本《道藏》来,一切可不就搞定了!”
杜睿这边商量已毕,便叮嘱李承乾按照他们商量的总结出来一个章程,递到太宗那边,这种露脸的事,自然还是要交给李承乾来办的。
#¥#¥#¥#¥#¥#¥#¥#¥#¥#¥#¥#¥#¥#¥#¥#¥#¥#¥#¥#¥#¥#¥#¥#¥#¥#¥#
随着李承乾的奏本送到太宗面前,大唐开国以来,佛道的又一次大规模碰撞开始了。
佛道之争,由来已久,自当年白马寺焚经一战,道门败北,其间矛盾已激化至台面上。两教本不分对错,宗教之争,哪来什么对错啊!真说起来,佛教建立,还在世俗道教之前。
这就好像西方的什么新教,旧约,东正教一样,都是信封上帝的,可就是因为那本经文之中一些小小的不同,就闹腾了数百上千年,这个对那个说,这里应该是逗号,那个说,放屁,明明应该是省略号。
还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争,好家伙,打打停停也是数百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血流成河的。
这样一看,佛道之争还是要文明多了,至少人家还讲究君子动手不动口,从这一点上来说,华夏子孙还是很有涵养的,至少要比那些西方蛮夷强上很多。
如今道家虽说自李唐建国之后,便开始发展起来,甚至高祖和太宗都将道家明显摆在了释家前面,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年,佛教已经大兴,道教却是没那么兴盛,怎么能叫他们心服呢,自然要趁机把佛家打击一下。
道家的宗旨是白日飞升,比如说当年的淮南王刘安,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的便是这位在正史上谋反的王爷了,至于飞升没有,谁知道?还有东汉的张道陵,他应该是实际意义上的道教始祖,至今龙虎山的天师道依然是张家把持。
这个龙虎山就是《水浒传》里面镇压者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的所在。
而佛家说的却是你今世忍耐,记得行善,日后成就佛陀,说白了就是这辈子认命吧!下辈子再说。
两家的教义差不多是背道而驰,一个不分善恶,一个讲究善恶,一个积极,一个消极,自然是水火不容,是非要你死我活一把的。
道家率先发难,很是义正言辞的举出了不应该信佛的三点原因:一则、佛教来自印度,乃夷狄之教,以为夷狄文化低落,不及华夏,故不当信从。二则、华夷地域不同,益证老子序中以东为木,属阳,为道之所出,西为金,属阴,为佛之所生,阳尊阴卑,故道教优于佛教。三则、华夷之间,种族不同,夷人始信佛教,中原百姓不当信。四则、佛教之流入中土,每致国家之衰乱,故不应信。
很久以前,就有人说“今华夏有奉佛者,必是羌胡之种。”
周武帝灭佛诏书上也说“朕非五胡,心无敬事。”
均以种族不同而反对奉佛者,当然,这话现在是不能说的,要知道,李家虽然认了老子做祖先,但毕竟跟鲜卑通婚了多代,骨子里可不是根正苗红的汉人。
但有道士说道:“佛来汉地,有损无益,入家破家,入国破国。帝王无佛则大冶年长,有佛则政虐祚短。”
那些和尚一向经辩惯了的,尤其是禅宗,更是伶牙俐齿,没事儿就自己抽自己的大嘴巴,然后总结出来一套非常完美的屁话,抖出来鼓惑人心,当下反驳道:“尧舜独治,不及子孙,夏殷周秦,王政数改,萧墙内起。逆乱相寻,尔时无佛,何因运短?”
不过,这是老生常谈了,最让佛家难以接受的是,当初晋朝王浮作了一篇《老子化胡经》,提出的观点就是,佛家本来就是出自道家,相当于那些世家本家分出的分支一般,如今有出息了,想要回来跟本家争权,这不是造反吗?
尤其,佛经都是从天竺取经回来用汉语翻译过来的,其中,涉及到了道家地很多概念,比如说,一个“妙”字,即用老子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尘”字,即用老子“和其光,同其尘”,就有些掺杂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