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四万,强迫三百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强国富民之上策”。
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北周灭齐乃至北周统一北方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灭佛有统治者政治上的需要,也有佛教发展过剩,佛教徒骄奢淫欲的必然结果,杜睿说出这番话来,就是为了给玄奘法师提个醒,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有过唐武宗灭佛的故事。
一个宗教派系如果发展到危及统治者地位的时候,他们也就自然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被诛灭,进而销往,也称得上是佛家的因果报应。
杜睿之所以兴起与玄奘商讨,改良佛教,主要就是因为,虽然不喜欢佛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但却毕竟是一种文化财富,杜睿不忍心看其发展成为畸形的模样,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佛教如果利用好了,或许也能成为稳定社会的一种工具。
当然杜睿不可能让佛教成为大唐宗教信仰的根本,那种消极的思想,如果被大唐的军将们接受了的话,还打什么仗,君不见后世中印边境冲突的时候,解放军一个冲锋打过去,却发现印军皆在战壕内诵读佛经的故事。
玄奘的内心纠结了半天,终于还是善心占据了主动,抬起头看着杜睿道:“诚如居士所言,若是当真能修天下万物生灵的福祉,贫僧何惧死后坠入厄鼻地狱!”
杜睿闻言,心中也不禁大为感佩,虔诚的双手合什,对着玄奘躬身道:“大师若能如此,则为天下万民之福,在下谢过了!”
杜睿虔诚的不是佛教,而是单单对玄奘这个人,难怪后世的大家鲁迅都说,玄奘历经千难万险,求取真法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道脊梁。
()
如今杜睿还要在此基础之上,再加上一句,玄奘的大情怀,大慈悲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 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正文 第一章 我们回家了
。。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大唐贞观十五年二月一日,泉州。。
刚出了正月,过节的气息还没有完全散去,这些年随着新法的推行,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头上没了那些豪门大族压榨,凡事都有官府料理,人们过日子的心气顺,对年节的态度自然也就恭顺了几分。
此时泉州港张灯结彩的,看上去比上元佳节的时候还要热闹许多,人们也放下了手头的事,早早的便到了港口,一个个都伸头张望着。
人群中,一个身着朱紫色官服的中年人更是望眼欲穿,恨不得冲到海里去,人们在这里驻足已经一个时辰了,海面上却还是一派风平浪静。
“冯大人!杜陵郡公可是说了今日便能到!?”
在中年官员身边的正是冯照,他昨日便到了泉州打前站,盖伦帆船船身颇大,杜睿担心泉州港铺排不开,便让冯照提前回来安排。
“刺史大人!小人可不是什么大人,我家少爷说了,今日能到,那便定然会到,且再等等吧!”
中年官员正是泉州刺史,姓严名通,当年杜睿在泉州时的那位刺史因为协助杜睿出海远行,已经被太宗擢拔,调任鸿胪寺任正卿。
因为杜睿的缘故,如今大唐海上贸易发展的几位迅速,泉州做为一个港口城市,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早已不是当年的蛮荒之地,在严通之前的两位刺史,也因为政绩卓著,调任长安。
严通怎的都没想到,如今这等天大的好事居然落在了他的身上,偏偏他在任的时候,远航三年多的杜睿回来了。
()
听了冯照的话,严通尴尬的笑了两声,小声道:“对!对!再等等!且再等等!”
人群再次变得安静下来,在这些百姓当中,大多数人都还记得当年出海时的盛况,对杜睿,他们也是满心的感激,正是因为当初杜睿选择了泉州作为始发港,才让泉州在这三年之内发展的如此迅速。
一直等到正午时分,海平线上影影绰绰的显出了桅杆,紧跟着越来越多,就好像大海之上平白的生出了一片林木。
“来了!来了!”
有眼力好的,突然惊叫了起来,顿时原本安静的码头,顿时炸开了锅,人们纷纷欢呼了起来,人潮不断的向前拥挤,站在最前面的一些百姓甚至被后面的人都挤到了海里面。
严通不禁一阵大惊,好在身边有兵丁保护,才没有遭了厄运,只得不停的高喊:“安静!都安静!莫要拥挤!乡亲们!莫要拥挤!”
可是这个时候,谁还听他的话,远航的英雄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