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却是越说越气,大声道:“你自小外放封地,太上皇怜你年幼,将你置于襄阳鱼米之乡,奉享安乐,可你大哥呢?从八岁起便封王中山,每年与突厥大小战阵不下三十余次,你可曾想过?平日里只知夸耀自家事,却不曾想过他人的苦楚,朕来告诉你,当年本该是你去中山的,可是你大哥愣是小小年纪在太上皇的面前跪了两个时辰,方才以自身将你换了下来,你大哥的这份兄弟友爱之心,你可曾想过半分?”
训斥完李恪,太宗便也没了欢聚的心思,挥袖而去。
#¥#¥#¥#¥#¥#¥#¥#¥#¥#¥#¥#¥#¥#¥#¥#¥#¥#¥#¥#¥#¥#¥#¥#¥#¥#¥#
突厥已定,压在大唐子民心中的那块大石也总算是被挪走了,武德九年,太宗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通过近乎于贿赂的方式,才买退了颉利,这让大唐的百信愤恨不已,加上还有不少受害者,比如家人朋友被突厥杀死的。
()
如今,那些突厥人沦为了奴隶,还有不好好招待他们一番的道理,总而言之,尽管那些看守的兵丁已经很注意了,还是有不少突厥人被恶意的杀死了,除去被恩遇赦免的几大部族之外,近二十万奴隶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就只剩下了不到一半。
又是一年的上元佳节,以前,因为要北伐的缘故,各个节日无论是皇家,还是民间都是从简操办,这一次,为了庆祝北伐大捷,太宗也特意颁布谕旨,取消了上元节期间的宵禁,长安城内显得格外热闹。
毕竟,天下太平,外加府库充盈,民心思安,已经有了一派盛世气象。长安街上悬挂着不知多少盏灯笼,形态各异,城内到处都不时传来欢呼的喜庆声。
宫中照旧举行了一场宫宴,京中三品以上的大员都来赴宴,也算与民同乐。宴会举行的时间并不长,总得照顾到那些臣子的家人,总要让他们回家团聚一番才是。
太宗本打算让李承乾把杜睿也叫来的,但是左思右想之下,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杜睿虽然回到长安之后,就闭门不出,但是关于北伐的事情还是通过种种渠道被传了出去,一个十岁稚龄便随军出征,北伐匈奴,此前更是凭借着才名,声动长安,种种事端被联系在了一起之后,杜睿的身上居然都多了几分被神话的色彩,更加坐实了他文曲星下凡的名号。
太宗确实也不想让杜睿的风头更盛了,这个天下毕竟是李家的,如今被一个十岁少年给盖过了风头,无论是对皇家,还是对杜睿都不是什么好事。
第七十九章 携美同游
太宗的心思,杜睿并不知晓,如果知道了,他恐怕也只会暗自窃喜,如今北伐过后,杜睿心中也是有些后悔,自己这段时间确实锋芒过剩了,回到长安之后,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日里再加上只是习武,著书,倒也忙的不亦乐呼。。
上元节,杜睿本来不想出门的,毕竟此时还顶着为杜如晦守孝的帽子,这般时节出门游乐,要是被那些眼红他的人知道了,攻击他一个不孝的罪名,那可就呜呼哎哉了。
但是却也禁不住杜云莲的死磨硬泡,再加上杜睿本身也想着瞧瞧大唐的风土人情,这上元节究竟是怎么回事,杜睿前世也只是在史书当中看过,究竟盛况如何,他也是好奇不已。
华灯初上之时,杜睿便带着四个妹妹,宝钗,黛玉,元春四姐妹,还有杜平原兄弟两个出了门。
此时刚刚经历了北伐大捷,大唐的百姓心气正高,憋屈了好些年,总算可以畅快的热闹一次,整个长安城顿时被装典的华光溢彩。
“三哥,我要那个兔子灯!”
“三哥,我要吃糖葫芦!(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有没有,就只当有吧)”
“三哥,我要吃饴糖!”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出府撒欢的机会,杜云莲这个小丫头显得激动无比,不一会儿就买了好些东西,杜睿一向宠溺她,这些小玩意儿也花不了多少钱,只是随她,也不好厚此薄彼,每次杜云莲开了尊口,杜睿总要买上十份,让众女也是开心异常。。
“那边有人猜灯谜呢!三哥,快过去看啊!”杜云莲也不知道看见了什么,又叫了起来,“三哥!一定多拿几个,我要把灯笼挂在我房间里,肯定很好看!”
“好,那就去看看!”杜睿见杜云莲高兴,也是尽皆随她。
那边街头是几个商家共同举办的,每盏花灯上都有一个灯谜,猜中了就可以带走这盏灯。若你猜不对,又看中了那一盏的话,只得掏钱了。
“这位公子,来看看吧!”一个伙计看到他们,当下热情地打招呼道,“那边最漂亮的一排花灯都是我们掌柜的出的迷,去猜猜看吧!”
“好啊!”杜睿笑盈盈的说道,“莲儿,芙儿,你们也都看看,看中那盏华灯,看我能不能帮你们拿回去!”
“我要那个画着小鸟的!”杜云莲早就挤在了众人的最前面,踮着脚,伸长了脖子看了一阵之后,指着一个画着鸳鸯的灯笼大声喊道。
“落花满地不惊心。射晋人名!是谢安!”
“答对了!这个花灯归您了!”
“十五天。射一字。胖,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