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朝,科举有所不同。三年一届乡试,天下士子都要奔赴京师来参加,于是便造成这幅繁华热闹的盛世景象。
当年唐朝,太宗站在午门城楼处,看新晋进士们鱼贯入朝廷,不由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之彀矣。”
若果当今皇帝,现在登高一看,相信也会做如斯感言。
除了进京赶考的书生,另外亦有不少鸿儒名宿,趁机出行,来京师游玩一番。既可拜会老友,还能顺便提携后生。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每次乡试,定然有门下门生前来参考。
李逸风与黄元启早结伴来到了京师。两人一方名宿,以前也在京师当过官,交游广阔,知交满天下。进入京师后,一连数天,都在宴席上度过。
这一日,他们来到白马寺,拜会老友了愿大师。
一番寒暄不提,闲谈之际,不可避免论及诗词文章,字帖丹青。
那了愿大师笑道:“前一阵子,老衲得了一幅好字。”
李逸风道:“但请一观。”
“那是当然。”
了愿大师便拿出一幅字来。
李逸风粗粗一看,有些疑惑:“这是草稿不成?怎么纸张都皱了。”
了愿大师解释:“说来不怕你们笑话,这字乃是从垃圾堆里拣出来的。”
黄元启啊了声:“莫非是书圣墨宝?”赶紧拿过来细看。
“子曰:逝者如斯夫!”
七个大字。
他看着看着,面上现出古怪之色。
李逸风问:“元启,怎么啦?”
黄元启道:“逸风,你也看一看,确定一下。”
“确定什么?”
李逸风接过,只看了一眼,立刻嚷叫起来:“叶君生,毫无疑问,这是君生手笔。”
黄元启叹道:“这小子,果然一早就到了京师。”
“走,找他去!”
正文 第两百七十九章 私奔
四合院,大门紧闭。问及左右邻居,言道叶氏兄妹在前一阵子出门,奔赴扬州去了,至今未归。
闻言,李逸风狠狠一跺足:“君生这是在干什么?”
黄元启恨铁不成钢地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他不在书房温书,好端端跑去扬州做啥?”
昔日才子竞赛完结,叶君生不愿即时赴京,接受圣上嘉赏。冒天下之大不韪,转身却出海去了。
幸好圣上闻讯,并未发火,才让顾学政等放下悬着的心。
如今乡试在即,合计着叶君生会提前来京师,早作安排。没想到他来倒来了,依然不得安生,在紧要关头居然又下了扬州。
李逸风喃喃道:“屈指一算,距离乡试不过五天功夫。”
黄元启吐一口气:“我想,君生绝非不知轻重的人。眼下应该已在路上,肯定会准时赶回来的。”
李逸风道:“我只怕会出意外。”
黄元启默然:意外之说,虚无缥缈。当你倒霉,喝凉水都会塞牙。故而,旅途之中,谁敢打包票?万一伤风感冒啥的,都足以致命了。
自古往来,病倒在科举前夕,导致大好前程付之流水者,还少吗?
若真得发生变故,悔之晚矣,哭都来不及。
两人对视一眼,叹了口气,只得暂且离去。同时派遣一名小厮在此盯着,一旦见到叶君生回来,即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