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的烽火熊熊燃烧,一座城、薛红旗和一字王率领的起义军,成了明朝廷的心腹大患。
十月,秋风凛冽,新任延绥巡抚陈奇瑜站在巡抚衙门的庭院中,望着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的枯枝,眉头紧锁。
他刚刚接到朝廷的旨意,务必尽快剿灭境内的起义军,以平息这愈演愈烈的叛乱之势。
陈奇瑜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可他初来乍到,正欲在官场站稳脚跟,这无疑是一场不容有失的考验。
思索再三,陈奇瑜决定派遣总兵王承恩出征。王承恩,身经百战,在军中威望颇高。
他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点齐兵马,准备奔赴战场。
临行前,陈奇瑜亲自为他送行,语重心长地说道:“王将军,此次剿匪关乎朝廷安危,你务必全力以赴,早日凯旋。”
王承恩单膝跪地,朗声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与此同时,在起义军的营地里,一座城、薛红旗和一字王拓先灵也在商讨着应对之策。
一座城,原名未知,因其作战勇猛,常能率先攻破城池,故而得名。他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眼神中透着一股悍勇之气。
此刻,他正用那粗壮的手指反复摩挲着手中的大刀,刀刃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森冷的光,好似在诉说着曾经的赫赫战功。
薛红旗则身形矫健,行动敏捷,犹如一只猎豹,因其喜好打着红色的旗帜冲锋陷阵,便有了这个称号。
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时不时抬头望向地图,眉头紧蹙,似乎在寻找着明军的破绽。
他的脚步急促而有力,踩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显示出他内心的焦急与不安。
一字王拓先灵,虽出身平凡,却心怀大志,智谋过人,在起义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他静静地坐在一旁,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仿佛能看穿这复杂的局势。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冷静与沉稳,与帐内的紧张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明军来势汹汹,我们不可硬拼。”拓先灵皱着眉头说道。
一座城却不以为然,他拍着胸脯道:“怕他作甚!咱们兄弟哪个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还能怕了他们这些官兵?”
说罢,他用力将大刀往地上一插,刀身稳稳地陷入土中,显示出他的力量,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因这一举动而震颤。
薛红旗在一旁附和道:“对,和他们拼了,大不了一死!”
他的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斗欲望,仿佛已经看到了与明军厮杀的场景,那股子热血仿佛要冲破营帐。
拓先灵无奈地摇了摇头,耐心解释道:“明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我们若贸然出击,只会白白送死。我们必须想个周全的计策。”
他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山川地形滑动,试图寻找一个有利的防御或反击地点,目光在地图上一寸一寸扫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就在起义军内部争论不休时,一个危险正在悄然逼近。
叛徒乔六郎,这个曾经在起义军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如今却为了一己私利,背叛了自己的兄弟。
他平日里在军中就总是抱怨待遇不好,对起义的前途也充满了怀疑。
当明军的斥候找到他,许以重金和官职时,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他偷偷溜出营地,在夜色的掩护下,避开了起义军的巡逻岗哨。
他的脚步轻得如同鬼魅,生怕发出一点声响引起他人注意。
他左顾右盼,眼神中充满了心虚与惶恐,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明军的斥候,将起义军的布防和行动计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
王承恩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调整了作战计划。
他重新部署了兵力,将精锐部队安排在起义军防守薄弱的地方,准备给起义军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