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面容憔悴却目光坚定,对着朝堂下的臣子们说道:“朕闻延绥巡抚张梦鲸,因操劳过度,竟至累死任上。
此乃国之忠臣,然如今葭州局势危急,贼寇张存孟与李自成虎视眈眈,意图攻打。朕意已决,着洪承畴即刻接任延绥巡抚一职,洪爱卿,朕命你速速奉诏驰援葭州知州,莫要让朕失望。”
洪承畴出列,拜倒在地:“陛下圣恩,臣定当全力以赴,肝脑涂地以报陛下。只是臣听闻那葭州知州,虽为大明官员,却身处险地,面对贼军,其城防作为亦有可圈可点之处。”
崇祯微微点头:“朕亦知晓,这知州在当地素有贤名,能得民心。若其城破,于朕之江山社稷更是雪上加霜。洪爱卿此去,不仅要解葭州之围,亦要保此良臣。”
洪承畴应道:“陛下,臣以为当先探听贼军虚实。张存孟与李自成二人,其起义军一路壮大,不可小觑。臣需整肃军备,调配粮草,方能有备无患。”
崇祯神色凝重:“朕给你最大权限,军饷之事,朕会着户部尽力筹措。但时间紧迫,葭州一旦有失,贼军便可得陇望蜀,关中危矣。”
洪承畴再拜:“陛下放心,臣此去,会先派细作潜入葭州周边,与知州取得联系,里应外合,或可破敌。且臣会沿途招募兵勇,扩充兵力,以壮军威。”
崇祯踱步片刻:“洪爱卿,朕知你谋略过人,此役关乎大明西北之安危。那知州能坚守至今,想必有其御敌之策,你可与之好好商议,莫要相互掣肘。”
洪承畴抬起头:“陛下,臣明白。臣定当与知州齐心协力,以朝廷大局为重。臣当激励士气,让将士们知晓此去是为保家卫国,守护大明疆土,若有退缩者,军法处置。”
崇祯长舒一口气:“朕在京城静候爱卿捷报。愿爱卿旗开得胜,为朕分忧,为大明除此心腹大患。”
洪承畴领命而去,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一边着手安排各项事宜,一边思索着应对起义军的策略。
等到洪承畴率领着大军匆匆赶到的时候,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葭州城上飘扬的异帜,城已被张存孟和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
洪承畴望着那破损的城墙,心中一阵绞痛,当即下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陛下,臣罪该万死,来迟一步,致使葭州城破,臣有负圣恩,有负天下黎民啊!”
身旁的将领们也面露悲戚与愧疚之色,一同随洪承畴跪下。
随军的监军王承恩见状,赶忙上前劝慰:“洪大人,此非您一人之过,贼军来势汹汹,且路途遥远,诸多变数非人力可全控。”
洪承畴摇头悲叹:“吾受陛下重托,本应保葭州周全,如今这般局面,我何颜面对陛下。”
此时,崇祯在京城皇宫内接到奏报,脸色阴沉得可怕。
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有大臣进言:“陛下,洪承畴虽未能及时赶到,但如今当务之急是夺回葭州,切不可降罪于他,还需仰仗其力挽狂澜。”
崇祯沉默良久,缓缓开口:“传朕旨意,命洪承畴不必请罪,当下之务是速速收复葭州。洪承畴素有谋略,朕信他能扭转乾坤。”
信使快马加鞭赶到洪承畴营地,宣读圣旨:“洪承畴接旨,朕知葭州城破非你所愿,朕不怪罪,然朕之江山不容有失,限你尽快制定收复之策,重夺葭州,以显我大明之威。”
洪承畴听完圣旨,涕泪交加:“陛下天恩,臣定当殚精竭虑,肝脑涂地。”
待信使离去,洪承畴召集众将领商议。
一员老将率先发言:“大人,如今贼军新占葭州,士气正盛,且城防必定加固,我军若强攻,恐损失惨重。”
洪承畴眉头紧皱:“此理我亦知,然陛下诏令难违。我等需先派人探查城中虚实,再寻其破绽。再者,可在周边集结兵力,形成合围之势,断其外援与粮道,待其疲敝,再行攻城之策。”
又有年轻将领请缨:“大人,末将愿率一支轻骑,骚扰敌军,使其不得安宁,亦可为大军筹备争取时间。”
洪承畴点头:“此计可行,但需小心谨慎,不可贸然深入。我等还要广发檄文,晓谕周边百姓,此乃贼军叛乱,我大明王师是为平定战乱,护佑百姓安宁,争取民心所向。”
众将领齐声应和:“遵命,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