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咱们这一路奔波,兄弟们的肚子都快饿瘪了,接下来可咋办啊?”一名亲信满脸愁容地凑到王左挂跟前,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担忧。
王左挂眉头紧锁,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我等举义,为的是推翻这无道的朝廷,让兄弟们都过上好日子,让百姓不再受那苛政之苦。
可如今,这给养之事确实棘手。想我军初起之时,多是些贫苦百姓,靠着一腔热血追随于我。那时候,不过是从附近的富户家中抢夺些钱粮,勉强糊口。可如今,队伍日益壮大,转战数百里,此等小打小闹已难以为继。”
“大哥,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盯着富户了。虽说他们确实富得流油,可这一路过去,富户也被搜刮得差不多了,而且光靠抢,也不是长久之计,还容易失了民心。”一位足智多谋的谋士轻声说道,眼神中透着思索。
王左挂微微点头,心中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先生所言极是。我等亦当思一良策以聚民心、充给养。”
“我等如今也可尝试寻些法子,让百姓知晓我军乃是为其谋福,而非那烧杀抢掠之辈,如此或可使百姓自愿助我军。如可先约束军纪,严禁无端滋扰百姓。”
“再者,派人向百姓宣扬我军反抗苛政之决心,使百姓晓悟我等所为是为求太平。届时,或能得百姓踊跃支持,主动献粮献物,我军方能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谋图长远。”
“大哥,这耀州一带,百姓也是苦不堪言。若我们能打出为百姓谋福的旗号,或许真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只是,这具体该如何行事?”头目们纷纷围拢过来,目光中带着期待。
谋士捻了捻胡须,缓缓说道:“我等可先遣小队前去耀州周边村落,张贴告示,宣扬我军宗旨,告知百姓,我们只为推翻那欺压百姓的朝廷,让百姓安居乐业。对于那些主动献出粮草的百姓,我们当秋毫无犯,还可给予一定的保护。如此一来,或可赢得民心,获取给养。”
“嗯,此计可行。但仅凭百姓支持,恐难以完全满足我军所需。这一路之上,官府的粮仓亦是重要目标。”王左挂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大哥,官府粮仓必有重兵把守,强攻怕是损失惨重啊。”头目们面露难色。
“我自是知晓。可若能事先探得虚实,里应外合,也未必不能成功。再者,我们可在途中留意那些零散的官军运粮队伍,截获他们的粮草。”王左挂握紧了拳头,似乎已看到胜利的曙光。
“大哥,还有那些地方上的小股势力,有的亦是不堪明朝统治,若能将他们收编,其物资装备便可为我所用。”谋士又提出一策。
“哈哈,先生此策甚妙。我等当广纳贤才,壮大自身力量,如此一来,获取给养之路也会更加宽阔。”王左挂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随着讨论的深入,王左挂心中渐渐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计划。他深知,这一路转战耀州,困难重重,但只要凝聚众将士的智慧,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或许就能解决给养问题,让起义军继续在这明末的乱世中生存、发展下去,向着心中的理想迈进。
接下来的日子里,起义军按照计划开始行动。王左挂亲自率领一支精锐小队,乔装改扮,悄悄潜入耀州周边地区,侦察官府粮仓的布防情况。他们躲在山林中,日夜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大哥,你看那粮仓周围,有两队官兵日夜巡逻,防守甚是严密。不过,我发现他们换岗之时,略有间隙,可利用此机会突袭。”一名眼尖的士兵低声说道。
王左挂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沉思片刻后说道:“不可贸然行事。这间隙虽有,但时间太短,我军难以迅速突破防线。还需再探,看是否有其他突破口,或者能否找到内应之人。”
与此同时,派往周边村落的小队也传来消息。他们在村里张贴告示后,起初百姓们心存疑虑,但经过士兵们耐心的解释和宣传,一些饱受明朝苛政之苦的百姓开始动摇。
“军爷,我们也想帮你们,可我们家中实在没有多少余粮啊。”一位老者面露难色地说道。
“老人家,您放心。我们并非强求,只要您有这份心意就好。若是您知晓附近有哪些富户为富不仁,或者官府的物资藏匿之处,告知我们,便是大功一件。”起义军士兵和气地回应道。
“这……我倒是听说,村东头的那个大财主,家中囤积了不少粮食,可他平日里对我们这些穷苦百姓极为苛刻,还与官府勾结。”老者犹豫了一下,缓缓说道。
“好,老人家,您的话我们记下了。若能成功获取粮食,定会分给乡亲们一些。”士兵们心中一喜,赶忙将消息传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