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看得见东方静,东方静却看不见他。
芦居子再转身向前望去,发现越过这道山梁前方还有一座秀美的山峰,连绵起伏风光无限,他举步走去,习惯性地舒展元神感应这方天地,又突然发现了一个人!
由于起伏的山势和茂盛的植被影响,普通人当然是看不见,芦居子是在神念中察觉。诸次关山传承单薄,当代仅有东方静这一名弟子,怎么这里还有其他人,难道是某位祖师仍隐居在此?
仔细想想也不是没有可能啊,东方静和他师父从来就没有进入过第三关山,但他们的某位祖师有可能在很多年前就隐居此地不问世事。既然来了,芦居子无论如何是要看看的,他绕过坡上的矮丘,前方树木掩映间出现了一座小院。
小院依山势而建,前院中还保留了一块山石,有人就将这块天然山石凿成桌椅模样,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站在院中,从院门看过去只是他的侧影。芦居子赶紧上前行礼道:“这位前辈,请问您是诸次关山某位仙隐的祖师吗?”
老者转过身来道:“我也不知自己是谁,假如你一定要问,就把我看作这诸次关山吧。”
这句话给芦居子带来的冲击实在太大,他一时间怔住了。而在第二关山中,守候在山脚下的东方静此刻也是震惊万分,就在方才,他袖中的控界之宝关山鞭竟突然不见了!
这根四尺长的短鞭,东方静已经随身携带了十年,平日都是藏于袖中缠绕在右臂上,熟悉得就像身体的一部分,只要手轻轻一抖就可以握住鞭柄将其挥出,闭着眼睛都能指哪儿抽哪儿,此刻却莫名不知去向。
这是被谁偷走了吗?但此时此地只有他一个人啊!东方静尽量稳住心神尝试着感应它,就像在感觉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似是松了一口气,神情又充满疑惑。
他还能隐约感应到关山鞭的存在,这件东西既没有消失也没有被偷走,只是天地秘境发生了某种变故,导致控界之宝也出现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只是暂时的,待恢复正常后关山鞭又会重新出现在他的袖中,就像从未消失一般。
别问东方静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其实他并不清楚原因,只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感应,仿佛是这片天地告诉他的。东方静推测,这可能与芦居子进入了第三关山有关,得等芦居子出来之后再好好问问,不知他在第三关山中都遇到了什么。
尽管东方静号称诸次关山之主,但这片天地秘境对他而言仍然充满未知。其实在方外联盟中,各位所谓的方外世界之主,其实从来并不是方外世界真正的主人,他们更像是寄宿者或外来者,只因为得到了方外世界的传承。
ps:求月票,《方外》这本书求完本前最后一个月的月票了!
正文_346、天心神用
东方静有些忐忑不安的等候着,而山中的芦居子正打量着面前的老者。这位老者形容古朴,留着长发简单地挽了一个髻,用一根随手摘来的树枝簪着,身穿淡青发白的袍子,袍子的面料是当今没有的,似是古代的葛布。
芦居子问他是谁,他居然自称诸次关山,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诸次关山就是这个方外世界啊,而面前的老者分明是一个人!难道他是这方天地意志的显化?想到这里芦居子陡然一惊,心念急转中又做了很多猜测。
老者或许就是方外世界之灵,就像很多东方仙侠中的天地之灵或西方玄幻作品中盖亚意识?或许他就是这个方外世界的创造者留下的御神之念,或许什么都不是,而是一种芦居子尚未接触过也不能理解的存在。
芦居子在看老者的时候,老者也在看他,那完全不像一个凡人的目光,就像这片天地在凝视。芦居子精通爵门望气术,以他的修为境界,不仅可观人情志,甚至能够看穿腑脏与气血运行,可是在这个老者身上他什么都看不到,只是看见了一个人的形象而已。
老者的眼中仿佛不带任何人类的情感,看着芦居子又摇了摇头道:“你不是这里的人,也不是你自己进来的。”
这话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芦居子却自然明白了意思,赶紧点头答道:“是的,我眼下尚非诸次关山传人,亦未修习诸次关山秘法,是当代诸次关山的山主邀请我来作客。前辈既然自称诸次关山,我可以称呼您一声诸前辈吗?”
芦居子的应变很有意思,与这样一位可能“不是人”的老者说话,居然还给了对方一个称呼。老者不置可否道:“怎么称呼我,是你自己的事。”
芦居子斟酌着开口道:“能否请教诸前辈,您自称诸次关山,就是这片天地秘境的意志显化吗?”
老者:“你可以这么理解,见到我就像见到了这方世界。人自能与天地对话,只是形式不同。”
人怎么与天地对话?就看如何去理解。假如一个人用一块石头敲自己的脑门,会感觉到疼,这就是一种与天地对话的方式,因为那块石头就来源于天地世界。只是眼前的情景非常奇特,天地居然有了一个拟人化的形象可以交谈。
芦居子又问道:“能否请教前辈,您的样子是否就是诸次关山的创造者?”
老者:“也许吧,我并不清楚,这只是你眼中的样子。”
芦居子:“能否请教诸次关山秘法?”
老者摇头道:“你不是,所以不能。”
芦居子也明白老者的意思,他并非诸次关山的传人,没有修习过诸次关山的秘法,相当于没有得到这方天地的认可,所以与此有关的问题老者都不会回答。但老者既然出现了,肯定是因为他触发了某种契机,行止符合这方天地秘境的某种规律。
芦居子本能地感觉这是一个千载难寻的宝贵机会,或可解开这么多年无人能回答的疑问。他取出一截竹根道:“不瞒前辈,这是另一处天地秘境的控界之宝,我拥另一座方外世界。可是迄今为止,我为何没有在自己的世界里遇到您这样的存在呢?”
他之所以敢将卢余洞的控界之宝九节根拿出来,因为他没有在老者身上体会到任何恶意,当然了,同样也没有体会到善意,以望气术观察对方,就像在观察无私无欲的天地。
老者看着他手中的九节根道:“原来你得到了另一处世界传承?我不知那个世界是何情景,无法告诉你为什么。每个世界的规则不同,就像每个人都有区别,这里不是卢余洞,就是诸次关山。”
芦居子心中又是一惊,方才他根本就没有提到卢余洞啊,对方怎么就知道了?再一转念,又有些明白了,他身在这方世界中,面对世界的意志自身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老者怎会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一念及此,芦居子赶紧将心念定住。人能控制自己的思维吗?比如村外山坡上的那只羊,能说不想就不去想吗?普通人恐怕不行,可芦居子能做到,他有这种定力修为。但是另一方面,哪怕是大成修士,该考虑的问题也一定自然会考虑。
芦居子尽量抓住机会又问道:“您能否告诉我,诸次关山从何而来?不仅是诸次关山,还包括像卢余洞等等方外世界,又是从何而来?”
这是困扰芦居子多年的问题,他虽然身为卢余洞洞主,却始终搞不清楚卢余洞是怎么出现的,就连历代祖师对此亦语焉不详。假如换成丁齐来到这里见到这位老者,应该也会请教同样的问题。
老者的回答是几句反问:“你可知自己从何而来,我如何为我,元神心境从何而来?”
芦居子:“您的意思是说,方外世界也是被人创造的?”他之所以会这么问,因为刚才问过老者,此刻显化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