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秦朝兵士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民出身,除了韩国王室出身的张良等少数几人,建国前很少有人享受过贵族姓氏特权的,很多人虽然有姓有名但却无氏和字这些贵族标志,有的人出身更是低贱,甚至于连姓都没有,只有一个名。西汉时期,贵族姓氏制度彻底弛废,本来代表血缘的姓和代表身份的氏混用。但是在汉以前的贵族阶层,姓氏制度是严格遵守的,对于秦王政,还是称做赵政更符合历史的客观实际。

关于秦始皇赵政的出生还有一段十分著名的公案,说吕不韦把怀有自己骨血的邯郸绝色歌舞美姬送给了子楚,生下了秦始皇,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云云。这个故事是不真实的,出自汉朝人之手。吕不韦送怀孕赵姬与黄歇送怀孕的赵人李园的妹妹给楚考烈王这两个虚构的历史故事如出一辙,故事情节雷同,女主角都是赵国女子。用赵女做故事的女主角是汉人经常采用的人物设计,因为赵女是当时能歌善舞、风情万种的绝色美女的代名词,可以给人很多联想。 。 想看书来

秦始皇集中王权:剿灭嫪毐和吕不韦集团始末(3)

吕不韦私生秦始皇这个故事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案中案。西汉初年,吕后称制,成为汉朝实际上的统治者。为了给自己的篡权提供合法的理由,吕氏党人便编出了这个故事。编这个故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说明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吕氏才是秦朝真正的王室血统,在血统上与赤帝子刘邦相竞争。吕后说自己是吕不韦的后人,而吕不韦又是秦始皇的父亲,那么自己当然也是有资格称制执政的。这比小吏刘邦慌称自己是无人得见的虚幻的赤帝子而得到天命资格要更站得住脚。二是说明吕氏才是秦王朝的正宗继承者,而不是刘氏。既然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那么秦朝当然就自此变成了吕氏的天下,以吕后为首的吕氏家族重掌天下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了。刘氏复辟后,这个故事又由于可以给秦始皇抹黑而得以存活。由于司马迁写史记不是官方修史行为,因而得以在选材上随心所欲。司马迁对吕后很敬佩,对刘氏诸帝却多有诋毁,他在选入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带有同情吕后的成分的。汉朝与秦朝一脉相承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汉朝一再想突破秦朝打下的政治大框架,但却很少有什么建树。吕氏声称秦朝也是吕氏的说法对刘氏政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有很大威胁的。

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猛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孝成王大怒,要杀了秦国的质子子楚。子楚与吕不韦用六百金向看守他们的官吏行贿,逃回了秦国。赵国要杀死子楚的妻子和儿子,赵夫人凭借自己家中的强大实力,竟然得以隐匿逃过了此劫。赵夫人为子楚与吕不韦提供的行贿用的六百金和赵夫人能够凭借家族势力得以躲过赵王的追杀、母子平安,都足以说明赵夫人是豪强大家之女,而不是没有身份地位的邯郸歌舞伎。

嫪毐集团是秦王政即位后崛起的一支政坛新军,它依靠的是秦王政的母亲赵太后。秦庄襄王赵子楚死的时候不过三十四岁,赵太后的年龄肯定还要更年轻。秦王政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按照当时的法律,秦王政的母亲赵太后有代秦王政执政的权利。但是,一方面由于吕不韦已经垄断了朝政,一方面由于赵太后本人不关心政治,赵太后一直没有实际行使过代秦王政执政的权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秦国政府都是由吕不韦实际主持工作,在需要以国王的名义颁布法令的时候,就到赵太后那里申请盖上赵太后和秦王政的玺印。秦王政由于还没有成年,玺印由母后掌管,代为行使国家元首的批准权。在法律上,赵太后批准政府申报事件是事件生效的一个必经程序,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程序,但由于赵太后对政治的不关心,只要政府申报,赵太后就盖章批准,使得国家元首的批准权这项重要权力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但是,这种情况在嫪毐出现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赵太后在嫪毐的授意下,开始干政,要从吕不韦手里夺回本应由自己行使的执政权。

嫪毐的本名不叫嫪毐,具体叫嫪什么一不可考。毐是一个会意字,上边是士,下边是毋,《说文&;#8226;毋部》解释毐为士而无行者。姓嫪的这个年轻人在政变失败后,被秦王政处死,这个年轻人死后被命名为嫪毐,这是一个很耻辱的名字,以此警示后人。给自己的对手命名耻辱的名字,让对手死后也要遭受后人的唾骂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特点的现象,著名的纣和桀与嫪毐一样,都属于这种情况。纣的本名叫辛,桀的本名叫履癸,纣和桀都是他们的对手在胜利后给他们起的名,都带有无德好武之意,对于一个国王来说,这样的称呼是耻辱的。嫪毐的毐字是政敌对他的定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嫪毐是个士人出身的权臣。

赵子楚被吕不韦害死后,青年寡妇赵太后不甘寂寞,与嫪毐通奸。战国时期,社会风气十分开放,还没有守寡这一套儒家伦理的束缚。秦国的宣太后与魏丑夫,燕国的易王后与苏秦的通奸在当时都处于一种公开的状态,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并不排斥、指责。国君死后妻子改嫁的事在春秋战国时期屡见不鲜,当时的婚姻制度十分自由,当事人和旁观者对此在心理上都不存在障碍。嫪毐与赵太后通奸并没有法律上和舆论上的障碍,没有必要躲躲藏藏。

嫪毐应该不是宦官。按照秦国的法律,宦官是绝对不能封君的。而且在整个战国时期,各国都没有封宦官为君的例子,可见宦官封君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赵高,虽有拥立胡亥的巨功,也没有被封为君,就是明证。

说吕不韦与赵太后私通后来又把嫪毐送给赵太后以代替自己的说法是不真实的。赵太后是赵国的豪强大家之女,不是吕不韦购买的邯郸歌舞伎,与吕不韦没有前情。吕不韦杀死赵子楚,赵太后与吕不韦有杀夫之仇,更不会与吕不韦私通了。赵太后心里一直有为丈夫报仇的打算,但是由于力量太弱,自己又不谙###,而且秦王政还小,赵太后不敢与吕不韦为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秦始皇集中王权:剿灭嫪毐和吕不韦集团始末(4)

嫪毐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年轻人,他在与赵太后相好后,就开始培植自己的私人力量。嫪毐知道赵太后在法律上有代赵政行使执政权的权利,便劝说赵太后行使这项权利。这样一来,就与独揽大权的吕不韦发生了冲突。嫪毐非常善于结党营私,政治手腕与吕不韦不相上下,对吕不韦一直痛恨不已的赵夫人对嫪毐极力支持,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由于赵太后行使执政权是合乎法律的,而且赵太后不断地通过自己代为行使的国家元首批准权否决吕不韦领导的秦国政府的提案,赵太后和嫪毐很快就在秦国政坛站稳了脚跟。嫪毐由于有赵太后的支持,身边迅速聚集起了一大批追随者,成为吕不韦最强大的敌人。

由于赵太后在政治上占有代秦王政行使执政权的制高点,吕不韦与赵太后和嫪毐较量了几个回合都没有打败对手,不得已同赵太后和嫪毐讲和,谋求共同执掌秦国大权。于是,秦国出现了短暂的吕不韦与嫪毐相勾结的共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在政治上掌握主动权的赵太后、嫪毐集团的势力急剧扩大,已经到了可以公开和吕不韦较量的程度。

本来,赵太后、嫪毐和吕不韦两大政治集团争夺的焦点是秦王赵政。但是随着赵太后生下了嫪毐的两个儿子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嫪毐在与赵太后有了儿子后,政治野心极度膨胀,有了废掉秦王政自立的打算。赵太后、嫪毐有了这个想法,便开始不再于吕不韦争夺赵政,赵政也就倒向了吕不韦。对于赵太后和嫪毐的异常举动,赵政和吕不韦都有所察觉,但由于不知道赵太后生子,对事情的严重性还没有充分的估计。

秦王赵政的儿童时代是在邯郸躲避赵孝成王的追杀中度过的。八岁回到咸阳后,又开始亲身经历残酷的宫廷政变,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先后被吕不韦杀害。自己登上王位后,吕不韦控制,成为吕不韦手里的一个棋子。后来嫪毐凭借自己母亲的力量崛起,与吕不韦展开了竞争,而自己正是他们争夺的焦点。这些非同寻常的经历让赵政十分早熟,养成了沉郁凶残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赵政逐渐开始接触政事,与朝中的大臣也有了更多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赵政在大臣中间得到了认可,许多大臣成了赵政的心腹。

嫪毐与吕不韦的实力都很强,但是嫪毐占有上风。长信侯嫪毐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封君,拥有山阳(今太行山东南地区)、河西郡、太原郡的广阔封地,朝中事无大小皆决于毐,河西、太原二郡更是成了嫪毐的独立王国。文信侯吕不韦拥有蓝田十二县、河间十城的封地和河南洛阳十万户的食禄。嫪毐和吕不韦都有几千人的宾客,在朝中也有众多的党羽。由于吕不韦和赵政形影不离,嫪毐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发动政变。

秦王政九年四月,赵政离开咸阳,到秦国的旧都雍举行冠礼,开始带剑亲政。赵政离开咸阳后,嫪毐利用赵太后掌管的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征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郡公、舍人,打算控制秦国政治中枢神经蕲年宫发动政变。赵政和吕不韦事先知道了嫪毐的计划,赵政派人以自己的名义命令县卒、卫卒、官骑、戎翟郡公不得妄动。嫪毐见事情已泄,不得已与自己的宾客发动武装暴乱。赵政早已命令咸阳的士卒归吕不韦指挥,与嫪毐战斗。嫪毐集团在秦国正规军的攻击下被打得落花流水,嫪毐的宾客被斩杀数百人,嫪毐逃走。赵政悬重赏收捕嫪毐及其党羽,嫪毐及其党羽全部落网。嫪毐被杀,夷灭三族,与赵太后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杀死,赵太后被迁居雍进行软禁。朝中高级官员有二十八人因参与嫪毐叛乱被枭首,死后又遭车裂,灭其宗族。嫪毐的舍人有四千余家被迁往蜀郡的房陵。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斗争,嫪毐发动的叛乱被平定,吕不韦以为自己在这次平叛中出力不少,应受赵政重赏,更重要的是,随着嫪毐集团的土崩瓦解,自己又是秦国最有实力的大臣了。

可是,吕不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王政快刀斩乱麻,在第二年就免掉了吕不韦的相位,理由是吕不韦与嫪毐结党争斗,致使嫪毐发动叛乱。赵政免掉吕不韦的相位后,就下达了逐客令,意欲驱逐吕不韦的客籍宾客,剪除吕不韦的羽翼,结果被李斯劝止。赵政任命自己的亲信桓齮为将军,掌握秦国的军权,以稳定秦国的动动局面。

吕不韦被免掉相位后,就国河南,暗中勾结国外势力,图谋造反,被秦王政察觉。秦王政为防止夜长梦多,赐吕不韦饮鸩,为自己的祖父和父亲报了仇。

吕不韦死后,吕不韦的宾客暗中为吕不韦举行了葬礼,秦王政大怒,驱逐了出席葬礼的赵、魏、韩籍的宾客,本土籍的宾客也都被迁往边远地区。

征讨四方的秦国四将(1)

1、秦国大将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

秦始皇闻秦军失败,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我没有听从将军的话,李信终使秦军受辱,如今楚军逐日西进,将军虽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弃寡人?”王翦辞谢说:“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乱,希望大王另择良将。”始皇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若非要用老臣,必给我六十万大军。”始皇允诺。于是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始皇亲自送将军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始皇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 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始皇大笑。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将军求赏太过份,王翦却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

王翦替代李信前来攻楚,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饭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一说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史书称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2、中华战神:威震匈奴千里的秦国大将蒙恬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 ——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整个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就在此时,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将北击匈奴,这就是名将蒙恬。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一举收复河套、阳山、北假等(今内蒙古)地区。使匈奴望风而逃,远遁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