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口才与人际交往 > 第八章 出世入世看透交际互动中的反常现象(第2页)

第八章 出世入世看透交际互动中的反常现象(第2页)

对于每个人来说,认识自己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事实上,这个问题早在古希腊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当时,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雕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以警世人。但是直到现在,“认识自己”的目标仍然有待实现,而人们仍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在当今的心理学中,认识自己,也叫自我知觉。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像老子说的:”知己者强。”一个人越了解自己。就越有力量,因为他知道怎样扬长避短,以及怎样最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我们已经知道了巴纳姆效应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利影响,所以一定要摆脱这种心理。平时,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改进,这样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地清醒。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你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将自己的脑子交给别人,自己永远要保持清醒独立的头脑。同时,我们知道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作用,所以,在交际

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对方的心理。只要你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那么,你就肯定会更好地了解对方,并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受人欢迎,所向披靡。

马太效应:成功是成功之母

虽然,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在现实中,也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心理现象,那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或者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圣经》马太福音的一个章节中有这样一个寓言:天父要外出,就把自己的三个仆人叫来,然后把自己的家业交给仆人们。天父根据各人的才干,分给仆人们银子。一个仆人给了五千,一个仆人给了两千,最后一个仆人只给了一千,然后天父就走了。那个领五千的仆人拿到钱后就去做买卖,然后赚了五千。那个领二千的仆人,同样也赚了二千。但是那个只领了一千的仆人,去挖了一个洞,把主人给他的银子埋藏了。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天父终于回来了。到家后,准备和他们要账。那个领了五千银子的仆人,拿着自己赚的五千元说:“您交给我的五千银子,我现在赚了五千。”天父说:“好,你是个忠心的仆人。看在你有忠心的分上,我交给你很多事情管理。这样你就可以享受做主人的快乐。"那个领了二千的仆人说:“您交给我的银子,我现在赚了二千回来。”天父说:“好,你也是个忠心的仆人,看在你有忠心的份上,我也交给你很多事情管理。这样你也可以享受做主人的快

轮到最后一个仆人的时候,天父停顿了一下。然后,最后这个当

初领了一千的仆人对天父说:“我深知您没种的地方要去收割,而没散的地方要去聚敛。但是我很害怕,于是就把您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银子都在这里,说完就把银子拿了出来。”天父看到这种情景就说:“你真是一个懒惰的仆人,你既然已经知道我没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应该把我给你的银子放给想要兑换银钱的人,等我回来的时候,就可以赚到一些钱。”

说完之后,天父就拿过来给这个仆人的一千银子,转而递给了现在已经拥有一万银子的那个仆人,而这个仆人也顿时傻了眼。

在一般人看来,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在心理学家看来,这是一种心理现象。后来,美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莫顿,最早用这个故事来描述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经过研究,莫顿将这种现象叫做“马太效应”。

其实,这种现象理解起来并不难,而且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现实社会中,我们不难看到,社会总是对已经成名的人,给予越来越多的荣誉;而对那些正在埋头苦干、尚未出名的人,即使他已做出不少贡献,只因为没有被社会所承认,他的劳动成果也往往无人问津。很多人将这看作是很正常的,事实上,这种现象并不正常,只是每个人都受到了这种效应的影响而已。

曾经有一幅题为“成名以后”的漫画就讽刺了这种现象:一位编辑指着青年作家身旁的装满废纸的纸篓说:“这些我们全都发表。”这说明,一个人如果出了名,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并不成熟的“退稿”、粗制滥造的“废稿”,也会变为“名篇杰作气甚至他的一言一行也可能被奉为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我每每小声嘀咕一下,也变成了喇叭的独奏。”

在交际场上,这种效应仍然时刻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活动。在交往

过程中,我们通常会看到,如果一个拥有众多朋友的人,他会借助频繁的人际交往而得到更多的朋友;与此相反的是,一个缺少朋友的人,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圈,那么他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同时,一个人的交际次数越多,朋友越广;而交际次数越少,朋友越寡。有时候一个拥有众多朋友的交际个体受到的关注度会很大,受到的各方面待遇也高人一等,但是朋友稀少交际个体不仅缺少关注度,在待遇方面也会低人一等。虽然说这里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一种心理在支配着人们。

对于我们来说,要想在交际圈内游刃有余,并且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朋友,就要努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人际交往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并且享受更高的待遇。

在现实的交际中,马太效应也是广泛存在着的。当我们在和对方进行交谈或者相处的过程中,要想了解对方的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特点,也可以从了解他的一些交际圈着手。在当今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是势利的,对于我们而言有的时候也需要结交一些有价值的朋友。所以,我们要想搞好交际,就要利用好马太效应这张牌。

共同利益下,不是合作而是竞争

在这个社会中,经常听人们说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世上万事万物的关系都在转变之中,共同的利益会让曾经友好的两个人变得敌对,开始进行竞争。这种说法尽管显得有些绝对,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当中。

当今社会是一个商业的社会,很多时候,人们关注的都是利益。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当交际双方在拥有共同利益的时候,交际个体

们往往会优先选择竞争,并不是选择对交际双方都有利的“合作”。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竞争优势效应”。

一只河蚌正张开壳晒太阳。突然飞过来一只鹅鸟。它想要伸嘴去啄河蚌,河蚌急忙把壳合上。于是鹅乌的嘴巴就被蚌壳紧紧地钳住了。

鹅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肯定会被渴死。"

河蚌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肯定会被饿死。”

它们两个谁也不肯松口。这时,一个渔夫走过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两个美味。

这就是“鹳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由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这种因为鹅蚌相争而让其他的交际个体得利的事情并不少见。这也很好的解释了“竞争优势效应”。

大自然的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然,这个法则也适用于人类。很多时候,当我们看到别人比我们强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些不甘心,甚至想超过他。而在利益面前,我们往往想着的是竞争,而不是双赢,也就是说,在共同的利益面前,双方往往不是合作而是竞争。这种心理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对范睢说:“天下的贤才武士,都以合纵为目标,他们都相聚在赵国,目标是要攻打秦国,我们该如何对付他们呢?”

范睢回答说:“大王其实根本不用忧愁,他们的合纵关系可以轻易被我破解。天下的贤才武士与秦国并没有什么仇恨!他们说要来攻打秦国,只不过是为了个人的富贵。一群狗如果在一处,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它们是不会互相争斗的,但是这时候如果投一块骨头过去,那么所有的狗都会起来抢夺,并且互相撕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块骨头让这些狗都起了争夺之意。”

听到范睢这些话,秦王就派他带了黄金五千斤,在武安大摆宴会,当他散给合纵之士的黄金不到三千斤时,这些人就互相争斗起来,攻击秦国的计划也宣告破产了。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对于同一个故事,每个人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很多人再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只是当做一个故事情节,而对于心理学家而言,这是一种揭露人的本性和内心的鲜活事例的佐证。

在三国时期,我们也看到,当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状态的时候,东吴和蜀汉都有着自己的策略。当时任何两方发生战争,第三方都不可能袖手旁观。由于曹操实力最强大,而东吴或者蜀汉要想保全就必须合作。然而,当曹魏政权暂处劣势的时候,蜀汉和东吴又开始兵戈相向了。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是谁都不服谁,然而,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他们时战时合。从军事上看,这是一种很高明的策略,然而,这也是一种心理效应在起作用。

在现实的生活中,这种现象也是非常常见的。曾经发生这样的一件事:一对夫妻即将离异,根据法院的判决,老公必须把自己财产的一半转让给妻子,为此,老公不得不岀售自己的车、房。狠心的老公为了不让妻子得到那么一大笔财产,便将自己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车子和房子以10美元的“天价”出售,结果妻子没有得利多少,老公也因此损失了一大笔。最后两个人都几乎成了穷光蛋。这样的事情,听起来挺滑稽,但是,很多时候,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让人难以捉摸。

虽然这种心理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有的时候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心理,并且当我们在和对方的交谈中,面临着共同的利益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人们普遍存在的这种心理来看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并且可以提前做好一些准备,从而成为交际场中的常胜将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