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公司的数码相机,各方面性能都是十分优秀,唯独价格过高,我想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只有有钱人,或者是达官显贵,才能买得起数码相机。”
“放弃普通人的市场,是他们最大的失误。”
“很好,我没有问题了。”
陈海峰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我们现在就可以签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陈海峰本次来到米国,一方面是要尽可能多地挖掘人才。
另一方面,与大型集团合作,为青山公司设计企业管理软件。
无论是IM公司还是汪岸电脑公司,都不符合陈海峰的利益。
一个死要钱,一个没时间。
反而在挖掘人才方面,陈海峰先后挖到了两个技术过硬的科研团队。
和家电领域一样,数码相机行业的领头羊也是岛国。
到了21世纪,岛国家电市场份额逐渐被龙国抢走。
数码相机产业,成为岛国新的支柱行业。
将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图像处理当成核心技术。
掌握着光电机等一系列的高精尖仪器。
岛国各大数码相机企业挣得盆满钵满。
有意思的是,米国对于各类科研项目,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唯独在数码相机研究方面,米国官方和企业,始终未成重视过。
诞生历史一百年的柯达公司,属于胶卷相机的龙头老大。
鼎盛时期,公司业务遍布一百五十多个国家与地区。
为公司服务的员工数量高达八万人。
进入千禧年,该公司仅能生产1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市场份额连岛国的零头都不到。
多年来的市场占有利润,仅有三十亿美刀。
岛国这位后起之秀,在数码相机领域越做越大。
成为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出口国。
不说柯达公司推出的数码相机,是不是半成品。
谁都不能否认。
柯达公司首先将精力放在数码相机研究方面。
而柯达公司,又是一家土生土长的米国企业。
数码相机概念诞生于米国,却在米国找不到生存土壤。
更让人唏嘘的是。
柯达公司明明找对了赛道,却没有在这个赛道上过多地发力。
最终被市场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