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证民众吃饱饭,也因为如此,从亲一统天下开始。
历代皇帝都是将百姓吃饱饭作为先决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
稳定和人口不能自由迁徙就是基本国策。
与西方不同,大明现在作为大一统王朝,又是立国前期,正是从战火里恢复过来。
百姓多少还有盼头的时候。
而西方则是因为诸如英法百年战争,或者是普鲁士法兰西之类的战争。
导致当地人不得不开发出海上航海路线。
一个是生存需求,而大明的郑和下西洋更多是一种宣告天朝上国的仪式。
两种不同的目的,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朱允炆心里很清楚,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走势,大明一千年也出不了工业革命。
从工商业层面开始改造大明百姓的生活方式,这自然是首要的目的。
所以,徐辉祖在说到防止百姓到处流窜,这自然是这片土地上历代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造成这片土地长达两千年来,几乎是一潭死水。
他要改变,但也知道谈何容易。
别的不说,当下除了江淮各府以及其他各省的大府以外,大部分府县农业人口的占据比例都至少在85%以上。
这么多的农民是大明粮食税收的重中之重,如果让他们都随意流动起来,那么土地谁来耕种?
现在可不是后工业时代,粮食是工业品这样的东西,而是真正比黄金还贵重的东西。
土地要是没有人耕种,粮食肯定要减产,粮食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牵扯很深。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民不种地了,那么这税赋又从什么地方来呢?
更要命的是,一旦让农民流动起来,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一旦被有心人鼓动起来,那到时候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谁也不敢保证。
一旦这些农民真的弄出天大的事情来,到时候声势浩大,这岂不是动摇了大明的根基?
朱允炆没有穿越之前,自然是打算在大明这里提前工业革命。
毕竟,只有这样才能让华夏民族在日后世界民族林立下,能够占得先机。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那毕竟是以前没有身在高位的想法。
经过这些时间的精力,朱允炆完全明白以前的自己有多幼稚。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让农民进行自由迁徙,那么这粮食问题怎么办?
工业革命?谈何容易。
无论朱允炆的主观上有多么的想,但如果不将农民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日复一日的耕种的话。
那这大明的粮食问题从何解决?
而大明可以让农户之地读书科举,毕竟成了统治阶级后,更会明白把农民工拴在土地上的重要性。
这也是朱允炆矛盾的地方。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那么依旧还是一潭死水,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将工业革命形成。
但如果真的要冒险开放自由迁徙,那粮食问题怎么办?
可以说,这对于朱允炆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做这样的选择是在违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