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人太甚!当我李家无人么?”
双方顿止,同时扭头望去,却见李道正穿着一副不知从哪里掏出来的老旧皮甲,皮甲上厚厚的灰尘都没擦,手里握着一支丈二长戟,戟尖已钝,布满锈色,显然是很早以前的老物件了,此刻李道正皮甲披挂,手执长戟,目露煞气,威风凛凛地站在窑洞外,与往常那佝偻畏缩的老农形象盼若两人。
敌人惊呆了,李家的部曲们也呆了,从来没见过老爷这般形象出场。
唯独郑小楼仿佛早已知晓,脸色仍旧平静如水,丝毫不见惊讶之色。
校尉被李道正的模样吓到了,因为这位老农模样的人此刻的扮相说不出的怪异,连他也搞不清这人到底是谁,为何在这最后的紧要关头忽然冒出来。
“你,你是……”
李道正冷哼:“我是李素他爹,你们辛苦跑来赶尽杀绝,我就是你们赶尽杀绝的对象。”
校尉一惊,接着大喜:“兄弟们,除了他!”
七十余人轰然而上,郑小楼和部曲们大急,奋力厮杀,且战且朝李道正方向退去,试图保李道正周全,然而对方毕竟有七十余人,郑小楼等人使尽力气和招数,终究挡不住敌人不要命似的冲击,仿若大堤决口一般,二三十人绕过郑小楼,从侧面迂回而过,迅速将李道正包围起来。
李道正仰天哈哈大笑,身躯突然一沉,手中生了锈的长戟猛地横扫,光影掠过,地上顿时躺下了七八人,随即李道正嘿然大吼,一戟戳去,正中一人心窝,戟尖入胸数寸,一条人命已收割。
敌人被李道正随手使出的凌厉两招惊呆了,数十人围着他,一时竟无一人敢上前捋其锋芒。
“这,这是……龙武军中的招数!”一名敌人失神地喃喃道。
李道正豪迈大笑,长戟猛地朝地上一顿,喝道:“眼力不错,某曾是大将军麾下亲卫,退则牵马坠蹬,进可辕门射戟,帐下效力十年,百战而还,尚有余勇可贾,尔等宵小,可敢试我锋芒!”
校尉不甘心地咬咬牙,赤红着双眼,厉喝道:“上!”
李道正哈哈一笑,手中长戟幻化漫天虚影,看架势分明是个杀人的老行家,二三十人蜂拥而上,漫天虚影化实,长戟横扫下路,虚晃过后猛然一挑,又是一人被刺得透心凉,众人大惧,纷纷后退,这一招虚虚实实,竟不知如何抵挡,比起前面那个执长剑的沉默汉子郑小楼,眼前这个挥舞长戟的家伙似乎更难对付,因为他的招式套路是真正两军对阵时使的招数,简捷有效,招出必见血而归。
连杀两条人命,李道正似乎激发了心中隐藏多年的豪情和杀气,举戟斜指夜空,双目怒视群敌,口中忽然如山崩地裂般迸出一个字。
“杀!”
一字落音,天地变色!(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三章 叛军入城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云万里如虎。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岁月清涤,霜刀雪剑,英雄蒙尘久寂。可是,英雄毕竟是英雄,拂拭过身上的尘埃,久藏多年的锋芒仍令天下不敢直视。
英雄虽老,锋芒仍在,谁敢试刃?
李道正执戟站在雨夜中,破旧的皮甲,生锈的长戟,还有岁月在身躯上留下的苍老印记,整个人像极了秦皇陵墓里的兵马俑,从里到外透出沧桑与虚弱。
可是这道沧桑虚弱的身躯此刻站在大雨里,犹如天神降凡,威风凛凛,一杆锈迹斑斑的长戟握在手中,孤零零一人面对群敌环伺,却有着如同手握天下生杀般的气势。
校尉和一众府兵被吓得连退数步,直到退出长戟横扫半径之外堪堪站定,惊惶地看着李道正寒松般屹立的身影。
李道正整个人散发出凌厉霸道的气势,长戟狠狠往地上一顿,迈腿向前踏了一步,盯着校尉等人道:“朝堂事,朝堂了,明争暗斗也好,谋朝篡位也好,出了庙堂,诸事皆了,我儿李素得罪太子殿下,本是朝堂里该解决的事,太子殿下何以如此歹毒,竟欲屠人家小?尔等遇主不明,前程何在?”
一番话霸气而不失情理,校尉表情变得复杂,迟疑片刻,叹道:“我等粗鄙武夫,只知奉命行事,朝堂之事不是我们能插手的。”
李道正怒道:“我也是粗鄙武夫,但最起码明辨是非黑白还是懂的,天下事总逃不过‘道理’二字,为何你们却不懂?”
校尉沉默半晌,咬了咬牙,道:“我若明辨是非,我的家小会被‘道理’二字害死,你若是我,你该如何做?”
李道正愣了一下,接着洒脱大笑道:“我若是你,恐怕会和你一样抛开是非,只保家小性命了,男儿生于世间,诸多羁绊,总要有所挑拣,挑道理还是保家小,无论哪种选择都没有错,我都敬你是条汉子!”
校尉眼眶一红,刀尖垂地朝李道正行了一礼,沉声道:“多谢,得罪。”
“多谢”是因为李道正的理解,“得罪”是他不得不继续这场混淆了是非的厮杀。
其实世上哪有真正彻头彻尾的坏人?终归是诸多羁绊,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