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结束后,朱允林立即召集了心腹大臣,在御书房召开紧急会议。
"诸位,"朱允林指着全息投影上的组织结构图,"这次事件暴露了我们体制中的诸多弊端。朕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他点击投影,画面切换:"第一,成立独立的反腐败机构,直接对朕负责。这个机构将拥有独立的调查权和逮捕权,不受其他部门制约。"
"第二,改革官员选拔制度。除了传统的科举考试,我们还将引入绩效考核和民意测评。官员的升迁不仅要看政绩,还要看百姓的评价。"
"第三,加强媒体监督。朕决定放宽新闻管制,允许媒体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报道。当然,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避免造成社会动荡。"
大臣们认真记录着,不时点头。经过这次事件,他们都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
"陛下,"新任户部尚书张居正开口问道,"关于财政透明化的问题。。。"
"这正是朕要说的第四点。"朱允林切换投影,"我们将建立全面的财政公开制度。每一笔财政支出都要在网上公示,接受全民监督。同时,我们要加强审计力度,防止资金被挪用。"
会议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结束时,朱允林又补充道:"这些改革措施,朕准备先在京城试点,待成熟后再向全国推广。诸位有什么建议,随时可以提出来。"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大明朝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反腐败机构的成立。这个被命名为"廉政公署"的机构,由太子朱文奎亲自挂帅。他带领一批年轻官员,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短短三个月,就查处了数百名贪官污吏,追回赃款数千亿。
其次是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科举考试依然保留,但增加了实务考核环节。考生不仅要会写八股文,还要解决实际政务问题。同时,各地开始试行民意测评,百姓可以通过手机APP给地方官员打分。
媒体监督方面,朱允林批准成立了多家民间媒体。这些媒体大胆揭露官场丑闻,推动了多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当然,也有个别媒体为了博眼球而夸大事实,但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很快就回到了正轨。
财政透明化改革最为艰难。一些既得利益者极力阻挠,甚至暗中破坏。但在朱允林的坚持下,这项改革还是稳步推进。到年底时,已经有70%的财政支出实现了网上公示。
改革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幅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到第二年春天,大明的GDP增速已经回升到7。5%。
然而,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一天深夜,朱允林正在批阅奏章,突然接到龙一的紧急报告。
"陛下,我们刚刚截获一份情报。"龙一神色凝重,"一些既得利益者正在策划一场大规模的反改革运动。他们准备煽动民众,制造社会动荡。"
朱允林眉头紧皱:"具体什么情况?"
"他们计划在三天后的清明祭祖大典上发难。"龙一解释道,"准备利用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攻击我们的改革措施是背弃祖制。"
朱允林沉思片刻,突然笑了:"来得正好。朕正愁没有机会展示改革的成果呢。"
他立即召集太子和几位心腹大臣,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三天后,清明祭祖大典如期举行。当反对派准备发难时,朱允林却先发制人。
"诸位爱卿,各位百姓,"朱允林站在祭坛上,声音通过扩音系统传遍全场,"今天,朕要宣布一个重大决定。"
他点击手中的平板电脑,全息投影立刻在空中展开。画面中,是全国各地改革前后的对比图。
"看,这是我们改革前后的对比。"朱允林指着投影,"百姓收入提高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社会更加公平了。这就是我们改革的目的——让大明更强大,让百姓更幸福!"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反对派准备好的说辞,在这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就在这时,太子朱文奎走上前:"父皇,儿臣有个提议。"
"说。"
"儿臣建议,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改革纪念日。"朱文奎大声说,"让我们永远记住改革的初心,永远不忘为民服务的宗旨!"
全场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反对派的阴谋,就这样被化解于无形。
祭典结束后,朱允林把太子叫到身边:"今天表现不错。"
朱文奎笑了:"都是父皇教导有方。"